乐视网财务造假案在公司退市多年后,余波仍在发酵。继1月北京金融法院向乐视网等21名被告发起诉讼后,作为中介机构的中德证券与平安证券,也相继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或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

根据山西证券于3月20日公告,证监会发布处罚预先告知书,拟对中德证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给予没一罚二处罚;两名保荐代表人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罚款15万元。

作为乐视网首发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也已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拟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的监管措施。

重罚之下,警钟长鸣。事实上,从近年来的处罚力度来看,监管机构对于投行业务“零容忍”的执法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据记者梳理,2021年内监管开出的罚单中,近三成指向投行业务,共涉及34家券商。

对于此番因乐视网案遭罚的券商而言,虽项目时间相对久远,但短期的阵痛是必须的经历。平安证券在回应中提到,在过去十年里,公司已就投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改革重构,并持续严抓合规风控管理。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相关业绩表现来看,对于此类处于良好发展态势的券商,因历史问题遭受的短暂“阵痛”不改长期向好,对公司未来发展,市场整体还是抱有期待的。

乐视网案已牵扯多家券商与中介机构

除上述提及的两券商遭受处罚外,事实上,自2019年4月乐视网因公司及贾跃亭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相关中介机构也接连受到波及。其中还包括乐视网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的联席主承销商之一的中泰证券,以及乐视网在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历聘的3家会计师事务所——利安达、华普天健和信永中和。

资料显示,2015年5月,乐视网公告申请非公开发行。次年6月,乐视网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文件;同年8月8日,非公开发行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乐视网向四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新股10664.30万股,募集资金47.99亿元。

经证监会另案查明,乐视网2007年至2016年连续十年虚增业绩,其中涉及非公开发行申报文件财务数据期间为2012年至2014年及2015年1至6月。2012年至2014年乐视网分别虚增收入8965.33万元、19998.17万元和35194.19万元,虚增利润8445.10万元、19339.69万元和34270.3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7.04%、78.49%和470.11%。

上述中介机构遭到诉讼及行政处罚,起因皆是未勤勉尽责、未能发现乐视网财务造假,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平安证券2013年起即彻底改革,连续4年评AA级

于此番遭罚的中介机构而言,乐视网项目虽已过去十余年,投行业务的改革重整工作也在十余年间不断优化推进,不过这起事件所带来的教训,在今日仍是为行业敲响的一声必要的警钟。

据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平安证券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已就乐视网项目时期的业务模式、人员队伍、组织架构、制度流程、项目准入、文化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彻底改革;对投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已进行彻底重构,且近年来仍在逐年优化和提升。目前执业保代超过100人,占股权总人数的1/2以上,在人才竞争水平上真正提升,为企业提供规范、长远、有价值的服务。

数据显示,平安证券近三年企业ABS排名稳居市场前两位,年复合增长率领先市场;公司债+企业债承销保持行业前七位。股权业务也逐步走上轨道,其中并购重组进入市场最高评级A类。

近十年来平安证券持续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合规风控水平持续提升,还体现在监管分类评级的稳步提升上。目前平安证券已连续4年获评行业最高的A类AA级,并于2021年入选证监会公布的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此外,自2015年保荐业务资格恢复以来,平安证券至今未收到监管行政处罚。

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做了哪些改变?最为行业关切。同样据此前财联社对平安证券的专访中,彼时公司提到,已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刻检讨和反思,投行业务在行业内启动了一场“触及灵魂深处”的、颠覆性的业务转型和风控模式变革,力争从根源上探索一条符合市场需要和平安投行未来长远发展的道路。

一是在投行业务模式上,深入践行“交易型投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旨在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基础资产引进者,为公司引进优质客户与资产,整合公司资源,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赚取长期持续、多元化综合收益。

二是在激励考核机制上,以员工的综合评价结果为其绩效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引进的资产质量、与其它业务线的协同价值贡献度、风险扣分项及风险预警奖励等,引导大家更重视项目质量和长远综合价值的挖掘,选择真正适合资本市场的产品。

三是内控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特别强调风险质量管理体系的独立性、制衡性,质量管理部门向独立于投行、更多站在投行对立面审视、衡量、评估项目转变,帮助发现、检视和整改问题,为后续的长期持续价值增值提供保证。

四是内部问责机制的明确和完善。对内部问责机制进行了完善,包括风险前移、风险挂钩和风险连坐。制定有操作性的问责机制,列示出涵盖全流程的各项风险情形。

严抓投行监管,全面落实“零容忍”

近年来,证监会已多次表态,将持续督促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归位尽责,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从近些年涉及投行业务的处罚情况看,全面落实“零容忍”的执法理念正在层层深入,证监会对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的监管也日趋从严。

2019年注册制改革逐步实施以来,监管精神更强调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相应股权投行业务处罚数量增长。据财联社记者此前梳理,2021年内,投行业务共开出78张罚单,占年内罚单总数的近三成,共涉及34家券商。

此外注册制下强调“申报即担责”,因此投行业务的处罚时点不但有所前移,且处罚对象也逐步从机构转向机构与个人的“双罚”机制。而个人的处罚范围,也从项目人员扩大到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内控责任人员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因保荐业务被处罚的人数共有136人,其中包括128名保荐代表人,6名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包括分管高管、业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部门董事总经理等),2名时任内核负责人。在2022年下发的监管处罚案例中,还扩大了到对质控人员实施处罚的情形。

另外,扎实推进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持续完善投保制度体系,也成为近年来一项重点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