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六轮破发潮正来袭。WIND统计,今年3月1日至4月18日间,新上市的50只个股中已有33只破发,占比达到66%。
4月上市的新股破发率正呈高增,截至4月18日,月内上市的13只新股中已有超过八成破发。而上周(4月11-15日,下同)上市的7只科创板、创业板新股,目前已全部破发,跌幅居前的安达智能、冠龙节能 (SZ:301151)、C军信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均已跌超20%。
根据梧桐树新股统计,A股的前一轮破发潮还要追溯到2012年的3-9月,且与本轮相比,彼时的破发率相对较缓和,127只新股中有34只于上市首日破发,占比不到三成。而历史上破发潮时间最长、破发个股最多的一轮是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共有292只新股上市,其中216只个股在上市3个月后破发,83只在上市首日破发。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理性参与新股投资,成为新的课题。不少券商也在近段时间开始加大了相关的投教宣导,为客户支招“打新避雷”。
另一方面,破发常态化会否倒逼新股定价机制的改变,也受到广泛关注。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事实上承销商基本上没有抬高发行价的能力,目前依然是买方定价的市场。同时他建议,针对网上认购率不足70%的个股也应当中止发行,“因为这足以代表网上投资者的不认可,这个时点再发行其实并不合适。”
4月上市新股破发率高企
4月18日,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沪指盘中弱势震荡下探,再次失守3200点;深成指、创业板指则在午后拉升。截至今日收盘,沪指跌0.49%报3195.52点,深成指涨0.37%报11691.47点,创业板指涨1.11%报2487.77点。
正如中信建投首席策略陈果所提到,目前市场处于中期U型底构筑期,短期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反观新股发行市场也在巨幅调整之下,面临着大面积破发的景象,尤其是进入4月后以来,新股破发的比例正有走高之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4月份以来上市的13只新股(含北交所)中,有11只已出现破发,其中至4月18日收盘,普源精电-U已呈现31.88%的跌幅。更有7只个股在上市首日破发,其中唯捷创芯-U上市首日即收跌36.04%。
单周表现看,上周上市的7只注册制新股,至4月18日收盘已全部破发。其中安达智能、冠龙节能、C军信跌幅依次达到25.65%、23.95%和21.26%。
不仅4月,事实上,“破发”显然已成为今年以来新股发行市场的高频词。据WIND统计,截至4月18日,99只上市新股中有57只破发,其中翱捷科技-U已跌超58%。26只年内上市的个股在上市首日破发,更有34只个股开盘即破发。
从年内上市的破发个股所属板块看,截至4月18日,科创板已有25只新股破发,创业板则有24只,主板有3只,北交所5只。从占比来,科创板75.8%的新股呈现破发,俨然是新股破发的高发地带。
A股史上有六轮破发潮
根据梧桐树新股统计,本轮已是A股史上出现的第六轮破发潮。
第一轮在2004年6-8月。据WIND统计,此区间内共有56只新股上市,其中3只上市首日即破发,旺能环境开盘即破发,另外2只苏泊尔 (SZ:002032)和*ST宜生(退市)。统计上市5日后破发的新股数量则显著更多,共有32只,占比超过57%。
第二轮破发潮在2010年1-2月。据WIND统计,此区间内共有61只新股上市,其中5只上市首日即破发,高乐股份、中国一重和*ST赫美开盘即破发。统计上市5日后破发的新股数量则有34只,占比约56%。
第三轮破发潮同样发生在2010年,据WIND统计,当年的5-7月间共有79只新股上市,其中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数量达19只。16只新股开盘即破发,其中闰土股份、天虹股份、远东传动开盘后跌幅均超过了9%。50只新股上市5日后破发,其中以144.25元高发行价上市的中小板公司海普瑞上市5日后跌幅达17.65%,和而泰则在上市5日后跌幅达到19.69%。
第四轮破发潮持续了整整一年,即2011年1月-2012年1月,是A股历史上时间最长、破发个股最多的一轮。据WIND统计,此区间内共有292只新股上市,其中83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以加加食品和庞大集团为最典型,这2只个股上市首日即分别达到跌幅26.33%和23.16%。
第五轮破发潮在2012年3-9月。这轮破发潮相对前一轮有所缓解,据WIND统计,在此区间内,共有127只新股上市,其中上市首日破发的有34只,占比不到三成。
此后,IPO暂停至2014年年初。直至2022年3月,第六轮破发潮开启。
券商加大投教,引导理性打新
新股不再延续此前“闭眼申购”的模式,券商也纷纷加强投资者教育,支招打新“避雷”,以提醒客户理性打新。
例如光大证券在《新股破发率近30%,如何避雷?》一文中总结了三大维度的“防雷避险”方式。
一是看新股类型,从破发数据看,科创板成为破发大户。除此之外,新股定价偏高也有影响。从中签率来看,上证主板中签率明显高于创业板、科创板,其中创业板中签率最低。综上,主板新股中签率相对较高,破发风险相对较小,但主板出现大肉签的机会也少。
二是看估值及业绩,注册制下的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几乎都处于23倍以上,且大多高于行业PE(静态)。发行市盈率过高,也可能是新股破发的原因,加之近一年的市场主要是杀高估值。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公司的业绩,今年破发股中有10多股业绩亏损。
三是看行情及所属行业,回溯以往,2011年及2012年也是破发较多的年份,对应的同样是股市大行情低迷的情况。从行业看,今年以来破发的新股多数为医药行业和计算机、电子行业,而这两个行业在今年也下跌较多。同时,申购新股时,可先了解该新股所处行业在市场中的热门程度,是否为热门赛道、上涨行业等。
光大证券同时作出两点提醒,其一是新股弃购风险,新股中签后需缴款,若同一市场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未足额缴纳的情况(含新债),则第三次未正常缴款的次日起6个月内不得参与对应市场新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申购。其二是落袋为安,若申购新股只为赚上1笔,非长期持有,可以选择落袋为安。
国泰君安投顾何鹏程表示,从长期来看,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新股破发现象或成为常态,打新也会面临一定风险。毕竟,打新也是一种投资,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未来打新也需要精挑细选,对于高价发行的新股,明显高于行业市盈率发行的新股,需注意打新亏损的风险。
中信证券在投教文章《这类新股,小心!》中谈到,从闭眼打新,到上市首日破发、可能出现亏损。这其实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新股的赚钱效应变化。总结来看,新股破发是多了,但赚钱效应仍在。也就是说,在当下环境下,新股要挑着打。
中信证券同时提醒,不管是投资新股、还是已经上市的个股,投资者都应该从价值出发。不盲从、不博傻,只有这样,投资之路才能更稳健。
另有中型券商网络金融部人士告诉记者,结合最近破发频发的情况,公司APP将在新股申购前加大投教指引内容的投放,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打新。
破发常态化,新股定价机制会否改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本轮破发更多来自于企业的盈利前景信心问题。而长期来看,破发常态化已日渐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参考成熟的美港股资本市场,近10年新股破发是常态。在询价新规的背景下,限制高价发行的同时放宽询价范围,有利于提升首发定价市场化程度,一二级市场的价差或将逐渐收窄,也许新股破发在未来将成为常态,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理性参与新股投资,结合基本面研判,提高精选标的的能力。
田利辉则谈到,新股破发频发会进一步带来市场人气不足,流动性下降,股指走熊,这会和新股破发频发形成循环共振。不过,即使没有监管干预,新股破发频发也会带来部分企业暂缓上市,部分企业在券商投行要求下调整定价。这样,市场会逐步回稳,走出新股破发频发的局面。
而针对市场普遍关心的“投行给予高定价”的问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记者表示,在进入询价程序后,承销商基本上没有抬高发行价的能力,“在注册制开始后不久,新股市场就已经转成了买方市场,一度出现了极其普遍的抱团压价行为。随着询价新规出台,抱团压价的机制漏洞拆解后,抱团开始出现松动的,但是整体上依然是买方定价。”
王骥跃谈到,报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博益——既要入围,又不想亏损,“所有询价机构独立报价后,报出来的就是网下投资者的整体判断。但这个判断,是报价这个时点的,上市时二级市场认不认是另一码事。”
而针对现行的询价机制,王骥跃也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是询价剔除家数可以有所调整,例如个别大型机构的认购数量就可能超过1%,如果这家机构报价很高,也只会剔掉一部分。而次高价就可以正常入围了,从而会拉高一点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实际拉高也有限)。
王骥跃建议,可以把现在的剔除最高的1%,调整为剔除掉超过所有报价中位数30%以上或50%以上的报价。“90%以上的机构报价都集中在所有机构报价中位数的正负30%以内;如果提高到正负50%,差不多是95%以上的机构报价集中区间。”王骥跃表示,这是为了避免一些机构报出不合理的价格却又可以入围的情况。
其二是可以考虑修改发行规则。现行规则是总体认购率不到全部发行额的70%才中止发行,在网下大比例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并不合理,“实际上网上发行认购率不足70%,就足以代表网上投资者的不认可,这个时点再发行其实并不合适,也应当中止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