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4日讯(记者 成孟琦)周一收盘,港股三大指数齐跌,其中科指最终报收2801.99点,再创成立以来新低。以美团、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科技龙头股成重灾区,拖累科指近一半的跌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2021年2月港股三大指数见顶以来,充满了四顾茫然的时刻,也曾有过短暂的踌躇满志。对此,不少投资者谈港股色变,甚至有股民表示已经删掉了股票软件,只求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市场最悲观的时候,也许有机会正在孕育。有观点认为长达20个月的熊市可能很快结束,也许不会有更多的负面消息让投资者感到意外。

南下资金连续35日净买入腾讯

今日,恒指走势被科技股龙头所拖累,恒生科指成分股更是全线调整。30只成分股中,跌超10%的成分股有13只之多。大型互联网科技股纷纷走弱,美团、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跌近14%,京东、哔哩哔哩跌超13%,阿里巴巴跌11%,腾讯跌近10%,击穿210港元。

港股经历大跌的这一天里,南向资金净买入66.91亿港元,腾讯控股、李宁、小米集团-W分别获净买入30.56亿港元、2.63亿港元、1.58亿港元。而美团-W、中国神华、兖矿能源分别遭净卖出3.73亿港元、3.19亿港元、2.29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南下资金自8月25日开始,已连续35个交易日净买入腾讯控股,累计约215.03亿港元。

对于下月即将到来的业绩披露,瑞银预测,腾讯Q3盈利将受制于较慢的增长复苏,下调其2022年下半年及2023年盈利预测11%,此下调反映了广告、支付、部分游戏较慢复苏。由于缺乏有吸引力的新游戏等因素,预计腾讯Q3游戏毛利跌幅将扩大。不过,由于近期腾讯股价大幅调整,当视频号及新游戏成为盈利潜在增长引擎,可见未来数年风险回报正面。同时,将腾讯目标价由420港元降至330港元。

中金:外资进一步减持动能可能趋缓

港股此轮下跌比过去都更久一些。

自2021年2月见顶以来,港股已经历了长达86周的下行周期,恒指较2021年2月17日的高点下跌48%。中金策略报告指出,7月以来,港股市场在多重不确定因素下持续走弱,对比历史看,此轮资金流出规模,绝对不及2018年至2019年。

据EPFR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经历4轮海外主动型基金的流出阶段,分别为第一轮的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流出123.5亿美元、第二轮为2011年至2013年欧债危机,流出69.9亿美元、第三轮是2013年至2017年美联储紧缩,次轮流出368.6亿美元、第四轮则为2018年至2019年贸易摩擦,流出161.7亿美元。

而自2021年8月高点以来海外主动基金累计流出109.8亿美元,无论规模还是持续时间都弱于2018年至2019年或2013年至2017年。同时,在控制股价对资金流的影响下,中金测算流出规模不及2020年至2021年期间流入规模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流出对股价的影响似乎更大。中金表示,EPFR统计海外主动资金中国配置规模在此轮流出中从4,053亿美元下滑36.6%至2,571亿美元(体现价格下跌因素),而2013年至2017年期间海外主动资金配置仅下滑5.6%。因此对股价更关键的因素可能是定价权归属。

考虑到海外主动资金当前已经明显低配中国市场,当前配置比例约为28%,较MSCI新兴中31%的权重已经低配,因此不考虑如地缘因素的影响下,中金认为外资机构进一步减持动能也可能趋缓。

当下的港股市场,投资者看到的都是悲观因素,但忽略了未来的利好因素,元库资产史理生看到的利好因素包括:风险溢价已反映、估值处历史平均下限、香港和内地通关、政策支持持续加码、香港和内地低通胀及增设人民币双币股票交易柜台(吸引外资流入)等。由现在至2023年,估计港股在今年第四季度会出现终极一跌的见底型态,然后出现拾级回升走势,预测未来港股呈现M型走势,明年会重返22000点或更高水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