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重庆等地防疫政策的率先优化,叠加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的连续发布,多地陆续取消核酸检测,至12月,央媒发文称“抗疫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联防联控最新消息进一步放开跨区人口流动的限制,大疫三年,真的要结束了,呼唤很久的后疫情时代终于到来。
消费的重启呼之欲出,就像一根被压抑很久的弹簧,各类商超、餐饮、旅游、免税店等等也开始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相关资料图)
港股方面,火锅一哥海底捞(06862.HK)自11月末开启强势反弹,截至目前,累计反弹幅度接近60%,九毛九(09922.HK)也上涨38%。
A股方面,近期消费股的反弹也是一马当先,白酒、啤酒、乳业、调味品、家电、零售等细分赛道轮番表现,贵州茅台(600519.SH)11月初以来反弹约27%,同期伊利股份(600887.SH)反弹约23%,良品铺子(603719.SH)累计反弹幅度达42%。
基金方面,11月初以来,食品饮料ETF(515170)也累计反弹接近30%。要知道,在2021年2月至今的近两年内,食品饮料ETF处于长期震荡下跌态势,累计跌幅达44%,净值最低到0.578,近乎腰斩。
过去两年,消费股业绩承压,和疫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疫情并非唯一因素,但却是最核心的因素,疫情不仅影响消费场景的开放,也影响国内生产活动、居民收入预期、外资投资信心等,对市场信心影响深远。
从目前来看,“市场底”已现,资本市场对于消费复苏的预期正在不断发酵,相关公司股价强势反弹,也在情理之中,后续能否成为跨年行情的主线,值得关注。
其中,走势最强劲的要数食品饮料板块,该领域一向是大消费中盈利稳健、投资逻辑确定性最强的优质赛道之一,算是孕育大白马的摇篮。
Wind数据显示,食品饮料板块共130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9191亿元(前十家营收贡献占比近64%),实现归母净利润1429亿元(前十家净利润贡献占比78.7%),增速方面,130家上市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涨幅为正的共95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涨幅为正的共63家。行业整体业绩分化,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有券商表示,经过近两年的回调食品饮料板块目前估值水平较低,处于近五年估值分位的30%左右。总的来说,目前食品饮料的“政策底”“市场底”已经出现了,“基本面”的底,有望随着宏观经济的反弹逐步确定。
借鉴其他国家的消费反弹经验,加之中国的人口红利,拥有全国统一物流大市场,以及年底的传统消费旺季即将到来,被压制的消费潜力有望快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