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翻拍金庸武侠为何再次升温?(主题)
今晚报记者 丁晓晨
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日前公布海报和主演阵容,香港新派武侠电影代表人物徐克重出江湖,引发观众期待。不过这次人们的关注点还在于,金庸作品在不断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网剧、网络电影后,为何再次被搬上大银幕?
久经考验的国民作品
去年以来,《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天龙八部之乔峰传》等金庸武侠IP改编的电影接连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为何改编翻拍金庸武侠IP再度升温?不可否认,金庸的连载武侠小说作品诞生之初就具有话题性。1970年,金庸开始对这些作品进行长达10年的修订,有了日后广为流传的《金庸作品集》。修订版与连载版有很大差异,不少内容“近乎新作”。金庸在后记中介绍,《天龙八部》在出版时“曾做了大幅度修改”,《射雕英雄传》“做了不少的改动”。正是基于初始的流行和畅销,再经过严谨认真的修订,特别是进行了符合时代特点和受众接受度的改写,才有了人们今天看到的经典文本。
与此同时,在一次次被强化的创作当中,被具象化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巩固了经典IP的国民性。比如,一提到东方不败,观众就能想到身着红衣的林青霞;一说到属于武侠江湖的音乐,就会哼起“沧海一声笑”;以及在华语电影史上留下一笔的《东邪西毒》和喜剧电影中的经典《东成西就》等,影视作品在翻拍、解构、重塑文字的同时,也扩大了经典文学作品的受众,赋予文字以新的生命力。
经典IP多次变形新生
作为金庸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自问世以来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958年电影版中曹达华、容小意塑造初代郭靖、黄蓉之后,1976版的白彪、米雪,1977版的傅声、恬妞,再到经典的1983版中的黄日华、翁美玲,以及1988版的黄文豪、陈玉莲,1994剧版的张智霖、朱茵,2003版的李亚鹏、周迅,2008版的胡歌、林依晨,2017版的杨旭文、李一桐等,都塑造过不同时代的经典人物形象。
回顾金庸武侠IP改编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大银幕电影作品占据主流,即使是分为上下两集或者系列电影,创作者也会用当时最受大家喜爱的电影作品呈现故事。观看电视连续剧的热度快速升温后,随之又诞生了各种与小说体量相当的电视连续剧版本,无数“80后”心中经典的黄日华、翁美玲版郭靖、黄蓉,古天乐、李若彤版杨过、小龙女,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剧对金庸武侠作品进行了新一轮诠释,虽然不再有那种“万人空巷”的影响力,但一些更为年轻观众所接受的表现手法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一些大导演、老戏骨纷纷“触网”,尝试通过网络电影再现金庸武侠IP作品,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此番,徐克又将《射雕英雄传》拍摄成大银幕作品,这种“回归”能否让经典的武侠IP在新主流观众中再获认可,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