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网评论员 秦信芳

8月21日,就市民关注的兰州市城市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事宜,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最新公告,公布三种调价方案。方案一为单票制线路票价2元;多票制线路2元起价,可乘10站,0.50元进位加乘5站。

近几年,兰州公交票价要调整的消息不绝于耳。这一次,“靴子”大概率要落地了。


(相关资料图)

上一次是2019年12月,在城市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上,票价拟调整为2元一票制。随后由于疫情的影响,票价调整方案只能暂缓实施。再往后,就有了去年令舆论大哗的兰州公交集团让员工贷款发薪事件,其背后的根源,是截至去年8月底,集团总负债达39亿、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保约5亿,包括三个月拖欠职工工资约9千万的现实。

作为服务广大市民的公交企业,为甩掉沉重的债务包袱,票价适当上涨以更高效优质地运行,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必要选择——人们大可不必一听涨价就质疑、就愤懑,就牢骚满腹。试想,人们离不了的一碗牛肉面,都从二十年前的2、3元涨到现在的8元了,兰州市公交票价从2003年起实行的1元1票制,二十年一直雷打不动下去,也不合适。

有人或许会说,这没有可比性:一个是随行就市按市场规律自主定价的经营者,一个是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公益性国企,不能完全依照市场行情只顾自己营利。只是,且不说公交集团近9000职工要吃饭,单就其为城市增光、为市民服务方面,就值得为兰州公交说句公道话。

作为窗口服务行业,省城兰州的公交设施和服务日趋完善、公交运行线路不断延伸,高档次、新能源公交车更新普及,这变化市民都感同身受。在服务市民方面,对学生、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长期实行优惠政策。

将一元一票制坚持下去,就一定是好事吗?未必!首先,是加重财政补贴负担。公交作为受益面广的城市公用事业,固然不能以单纯营利作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但长期依靠政府补贴来弥补经营亏空,就牵涉到财政的可持续负担能力问题。客观来讲,对公交行业的补贴额度,应与本地的财政收入水平相适应,因为城市财政除了要支持公交事业,还有其他诸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需要兼顾。过高的公交补贴,不利于财政投入的统筹兼顾。

其次,公交企业因低票价而导致的收入下降、经营亏损、成本增加,使企业收入与经营成本形成严重倒挂,并不利于充分激发公交企业的经营活力,发挥公交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新能源车辆及配套设施的增加,安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加快等都需要投入相应资金,但企业因资金所限,就不能致力于这些方面的建设。对公交职工来说,企业长期不能合理营利,导致职工的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对等,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不能有效改善,无疑将影响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再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已成为全社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共识,而长期执行的低票价政策,容易形成一种不无扭曲的“误导”,不利于民众出行的合理分流,反而引导一些原本利用步行、骑车等方式出行的人群转向了公交出行,造成公交资源过度使用。

强调公交事业的公益性,与遵循基本的市场规律之间,并非水火不容,关键在于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灵活性的市场调节手段。如果价格是扭曲的,资源配置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不高;唯有合理、有效、灵敏的价格,才会引导资源配置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花一元钱就能从头坐到尾,无论对市民还是公交企业来说,就长远而论并非好事。

即将召开的兰州市城市公交票价调整听证会,是利益相关方进行平等博弈的平台,要达到的目标,一是让乘客付费更加公平合理;二是让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三是让企业运营更加赋于动力和活力;四是关照学生、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定人群的基本出行需求。

秉此目的,票价调整才会令市民心悦诚服,兰州公交事业才会驶向良性发展道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