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价格近期显现反弹迹象
今年上半年,多数磷肥企业盈利承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以净利润增幅上限看,7家磷肥企业中两家上半年净利同比下降22%至153%之间。
上半年,磷肥价格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至6月份国内磷酸一铵55%粉市场均价3034元/吨,较去年同期下滑12.73%,64%二铵市场均价3973元/吨,较去年同期下滑1.60%。
【资料图】
市场分析认为,主要磷肥价格走低一方面是受外围环境冲击、叠加国内上游原料持续走跌,需求持续低迷影响;另一方面,春夏两季用肥结束后贸易商看空心态增强,也导致价格持续下行。
春、秋两季往往是备肥旺季。受秋季备肥需求提振,磷肥价格近期显现反弹迹象。
生意社数据显示,上周(7月31日至8月4日)磷酸一铵周初价格为2616.67元/吨,周末价格为2733.33元/吨,周涨幅4.46%,磷酸二铵价格周初、周末价格均为3687.50元/吨,持稳待涨。截至8月7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最新价格分别为2733.33元/吨、3687.5元/吨,维持上周末价格。
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磷肥肥效的大小(显著程度)和快慢决定于磷肥中有效的含量、土壤性质、施肥方法、作物种类等。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用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
磷肥行业概况
磷肥产业链上游是指磷矿石、硫磺、合成氨等生产原材料,中游是指磷肥的生产,下游应用主要包括稻谷、蔬菜、水果等种植领域。
粮食等作物种植是磷肥最主要的需求领域,故其种植面积直接影响磷肥的需求。
磷矿石以及硫磺是磷肥主要的原材料,因此磷肥受到这两者产量的影响较大。而近些年我国磷矿石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21年我国磷矿石产量实现正增长,增速达到15.7%,产量达到10289.9万吨。
作为磷肥生产另一重要原材料硫磺,以前我国对于其更多的是依靠进口。随着我国硫磺产量不断的增加,进口也随之下降。2021年,我国硫磺的产量为849万吨,进口量为853.5万吨,差额仅为4.5万吨。磷肥的需求近些年呈现先下降后上涨的趋势,期间受到环保政策以及疫情的冲击,出现下降的情况,但2021年磷肥产量开始回升,2021年的磷肥的产量为1684.4万吨,比2020年新增95.3万吨,增速达到6%。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高浓度磷复肥的建设方面,先后总计投入500多亿元。到1998年,我国磷铵的实物生产能力达到了500万吨,从此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5年磷肥产量达到1124万吨P2O5,跃居世界第一位。从2007年起实现了自给有余,从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当年出口磷肥254万吨实物量。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磷肥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磷肥工业经过20多年来的阶段性扩张升级,已经实现了由磷肥进口大国向磷肥制造大国的变革。中国磷肥产量和消费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磷肥消费基本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产品结构有了较大改善,磷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磷肥装置的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经济效益好转。云、贵、川、鄂、豫、鲁等地磷肥产业发达,是中国磷肥的主要产区。
“十三五”以来,我国磷肥行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通过优化与调整,全面推动转型与升级。如今,我国磷肥行业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随着近几年废气处理技术不断完善,净化设备逐步以高效、节能设备代替低效率吸收设备,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相应减少。目前国内所有大中型磷肥企业和部分小型磷肥企业均已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装置,治理设施覆盖率较高,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
中国磷肥企业大多位于云、贵、川、鄂产磷4省。近几年磷肥产能连续退出,再加上大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国内磷肥产量向资源地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云、贵、川、鄂产磷4省磷肥产量合计占总产量的77.7%,磷肥产量前10位省份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94.2%。
磷肥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磷肥产业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环保要求持续加码、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升及下游需求波动的作用下,行业落后产能不断被淘汰。
随着农民科学施肥观念的不断增长和新型肥料的普及,农业种植业生产对复合肥的需求增长趋势将高于单质肥,且对复合肥产品的肥效提出更高要求。未来添加某些增效物质的特种肥料,由于具有环境友好、养分高效、功能集成、轻简省力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全生长期的营养需求,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想要了解更多磷肥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磷肥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是从事磷肥行业投资之前,对磷肥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评估项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对策等,为磷肥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研究性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