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消息,还是很劲爆的,美联储的市场押注利率(OIS)冲上了5%,这可是金融危机以后里程碑的事件,上一次还是2006年的事。
(资料图片)
解释一下,之前很多机构经济学家也都预测过说美联储提高利率的极限,昨晚这个和以前可不大一样,它是美联储参考的重要指标。
通俗来说就是这个更准,本来美联储预估最高利率是定在4.75%,当下来看到明年可能会提到5%以上。
似乎这一点点提升很多人没啥感觉,这么说吧,如果美联储利率从2%提到2.25%,非美货币跌了100点,那么从4.75%提到5%可能就得跌300甚至500点。
昨天的文章说了美元收割进入了第二阶段,也暗示了我们国家面临美元冲击的风险,美元若加息更狠,我们风险自然也会加大。
有网友留言问应该怎么办,也有的给了建议,用美债抵御,或者加大本币结算,今天先就这个问题说明一下。
对于美债这事,假如我们抛售美债,那么自然可以延缓人民币贬值,但不是上上之策,原因很简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购买的美债都是固定利率。
说白了如果我们拿着不动,到期了以后连本带利都收回来,没有风险,除非美国发疯冻结。
今年的美债已经连续跌了12周,这个只有在1984年的时候出现过,那么我们买的时候价格比现在的价格要高,因此现在卖了的话亏钱概率大,具体要看买的时候竞价,这就不得而知了,只有央妈清楚。
至于本币结算,最大的好处是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双方可以避免的汇率损失,否则换美元的时候成本要增加不少。
但有一个问题不可能忽略,定价问题,商品总有一个参考价,举个例子:我国与印尼的贸易,最多的就是煤炭(印尼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实际情况是9月基准价是319.22美元/吨,按照平均汇率算是476万印尼卢比/吨。
如果印尼报价500万印尼卢比,怎么评判高低呢,为了让你放心,所以印尼定的这个价格是基于国际报价的,例如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出口指数。
这些参考指数都以美元单位,因此印尼煤炭定价还是以美元为货币,这么一看,还是和美元有关,无处不在的美元就决定了本币结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两个问题解释清楚了,那么回到问题上来,面对美元收割力度可能加大的问题,人民币怎么赢得“货币战”?
注意,如果钱从哪来到哪去没有限制的话,那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都存在国际资本流动。所以,根本问题是什么才会吸引资本,很简单——风险尽可能小,利益尽可能大。
我们国家现在有资本管制,属于外部施压,限制了美国恶意的掠夺,因此只有一点,外资进来以后得想办法留住。
例如,现在人民币债券进入国际市场不久,大家对于新鲜的东西总会有点戒心,如果有个5年、10年、20年,收益率又稳又好,容量够大,流行性也没问题,这个时候就不用担心美元收割。
当然,如果是恶意的,届时我们直接反击就好了,例如这些人做空,我们就押注多头,干下去肯定是他们败退,原因很简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要得到资本的青睐并且善加利用,我们就得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除了美元的进攻以外,就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放缓,被美国利用了。
举个例子,美元从去年中旬就开始升值了,但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很坚挺,即便是欧洲打了仗,美元加了息,也一样,但从4月中旬贬值开始了。
什么原因呢,二季度的时候上海受到了波折,然后美国媒体联合华尔街开始搞事情,离岸人民币被率先针对。
因此,我们底盘很重要,连美元加息都不为所动就知道所谓的收割还得看你自己“体积”够不够。可见,要想赢得与美元发起的“货币战”,此为核心要素。
中国GDP季度增长率
内稳有了,接下来就是要把外部搞好,也就是把外贸搞好,人民币才会更稳。
拯救世界有点难,毕竟全部搂住容易虚,得先从身边着手,即便美元把日元“割残了”,将韩元“击垮了”,我们也不能不管。
回忆一下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资本在东盟作恶(94、95年加息,96年做空货币,97年掀桌子),然后传到了日韩,甚至染指香港金融市场。
尽管我们损失也不小,但日本韩国那是大溃败。例如日元汇率从115暴跌倒了接近150的水平。
中国之所以稳住了亚洲,第一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第二是扩大内需,前者保证了没有出口竞争,要知道当时正值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发展高峰,外贸对像日本、韩国这类国家而言是赖以生存的手段。
后者,危机时候,我国对日韩的进口依然保持增长,尤其是韩国,97年外汇储备剩下不到40亿美元了,紧接着第二年(98年)我国就帮韩国赚了约88亿美元的顺差外汇,占了总额的五分之一。
到了今天,我国和日韩的贸易、投资已经深度融合,金融也不例外,因此如果日韩这么衰下去,对中国也不好。
不过现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以前不大一样了,即便是中国想帮日韩,也不好弄,美国树立的对立情绪,日元和韩元有事都找到美元头上。
跟羊入虎穴差不多,但架不住羊多,而且还是自甘堕落的羊,韩国稍显收敛,日本完全是迷途不知返。
好在如今中国的影响力遍及世界,非洲、中东、拉美等等地方都有值得帮助的对象,只是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