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发布《区域性银行破局之路——2022中国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报告选取2014年至2021年持续有年报披露的125家区域性银行为样本,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三大维度全面评估样本银行表现。
报告显示,中国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下行,强弱分化显著。2014年至2021年期间,区域性银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呈下降趋势,均值从0.354(2014年)下降至0.263(2021年),仅13%的银行能够穿越周期实现逆势上升。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金融行业合伙人杨桦表示,区域性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毛细血管”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挑战,区域性银行必须重新思考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通过业务模式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构建核心竞争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报告以2021年资产规模将样本银行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的28家银行,第二梯队为总资产在2000至5000亿元的54家银行,第三梯队为总资产小于2000亿元的43家样本银行。
从资产规模来看,各梯队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放缓,第一梯队尤为明显,内生增长转型迫在眉睫。资产规模增速放缓成为多数区域性银行面临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21年仅60%的样本银行资产规模能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资金需求密集的基建、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需求减弱,区域性银行与地方经济保持同频共振。
从资产质量来看,各梯队银行资产质量下滑问题突出,优质资产获取能力亟需提升。2021年,有19%的样本银行不良贷款率超过2%,该比例较2014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且不同梯队的银行均出现了不良率的上升,整体上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第一梯队区域性银行的资产质量优势仍存但较过去有所收窄。
从盈利能力来看,各梯队银行净息差收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第三梯队尤为明显。
根据报告,少数银行为高生息资产收益率、低计息负债成本率的“一高一低”模式,这反映了其深度客户经营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的成果,如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
报告结合全部样本银行八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及排名变化特点,筛选出四类有代表性的银行,分别为“持续领先型”、“稳步上升型”、“高开低走型”以及“低位徘徊型”,总结领先银行的成功经验及表现相对落后的银行的发展教训。
基于对“持续领先型”及“稳步上升型”银行的深入研究,普华永道提出成为卓越区域性银行的四大领域成功要素:一、拥有清晰、稳定的战略主线、战略执行力和战略定力;二、经营特征鲜明,在特定客户、产品或服务上形成优势;三、勇于变革、组织敏捷,以效率和体验构筑护城河;四、高管任职时间较长或继往开来、战略思路有延续性,且具备良好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金融行业主管合伙人张挺表示,区域性银行应抛弃原先以外在规模为重的理念,深耕本地,摸索出一条区别于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差异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