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蓝白。
【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世界杯开始了,不知道大家的啤酒花生米小火锅准备好了没。
消息上,除了支持房企债券融资之外,很多人期待的降准落空了。
21号上午公布的LPR,也没有任何变化。
不止是降准降息落空,相信很多人都能感觉到,最近市场上的水,明显变少了。
从放水到收水,这一天真的来了吗?
刚好,前几天央行公布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这个货政报告,每个季度都会发。
增加了哪些话,删减了哪些内容,这个掌控货币政策的权威部门,对现在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准备怎么应对。
还有利率、通胀、存贷款、房地产、汇率,涉及的东西特别多。
中国话,历来讲究“听话听音”。
就好像这两年经常听到“原则上”和“非必要”一样。
什么叫稳健的货币政策?什么叫更加积极?什么叫适当合理?
同样一句话,语气的轻重,用词的增减,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更不用说,放到这一份极其严谨、字斟句酌的报告里。
我列出几处明显的变化,然后再结合前几天的债市波动、货币工具操作,这一期跟大家聊聊:
为什么降准降息落空了?
从现在到明年初这段时间里,货币政策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下面聊正题。
比如汇率,新增了一个说法:“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今年汇率这一波,飙得是挺猛,可破7之后,央行并没有如临大敌的样子,也就是表表态,动用了一些常规工具,把波动交给市场。
最近美国的通胀和工业品数据,预示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放缓,贬值压力又减轻不少。
总之,所谓“稳汇率”的优先程度,远低于稳地产、稳就业、稳物价。
货政报告的专栏里,还提到了“存贷差”。
这一块的论述,非常经典,非常精彩,比教科书讲得清楚多了。
所谓存贷差,指的是“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
尤其是今年,存款暴增。
之前有一期,跟大家聊过中国人存款暴增的真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
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新增存款达到了22.8万亿。
9月末,存贷款余额的差值是44.2万亿,比2021年末扩大了4.7万亿。
很多人觉得,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就能缩小存贷差。
央行解释说:
“从理论上讲,在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作为银行负债的存款,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贷款等资产扩张行为创造的。
银行并不是“动用”居民储蓄存款,去发放贷款,而是直接扩张资产就可以发放贷款,同时创造存款(负债)。
假如银行资产端只有贷款业务,负债端只有存款业务,那么:
新增多少贷款就会新增多少存款,不会产生存贷差。”
那什么才是导致今年存贷差增加的原因呢?
1,今年专项债发得多,债券新发了5.9万亿,银行买了4.7万亿的债,这些钱财政收到之后再花出去,就变成了企业居民的存款。
2,央行上缴了1万多亿的利润,财政拿去做了留抵退税,企业的存款增加了,却没有贷款,存贷差当然会扩大。
至于大家经常说的,因为疫情,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了,比如住户部门存款增速是14.5%,企业部门增速只有11.2%。
但请注意,这只是存款部门结构的变化,存款的总量是不变的。
一通金融知识普及之后,央行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
“通过促进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并不能缩小存贷差。”
这个结论,很重要。
也就是说,金融支持经济的渠道越来越多,发债、退税、上缴利润、专项贷款工具都会加大存贷差。
话里话外,似乎暗示了:
1,哪怕存贷差继续扩大,也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度解读。
2,也不用为了缩小存贷差,额外逼着银行去放贷,那根本没用。
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央行对放水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
再说物价这一块,央行的最新定调是“物价涨幅总体温和”。
对比二季度货政报告里“通胀压力加大”的表述,措辞明显变软了。
数据也有印证。
前几天公布的CPI,环比涨幅只有2.1%,对比夏天那个时候,肉蛋菜明显有点涨不动了。
28个省涨幅低于9月,8个省还不到2%。
新疆最高,涨了3.6%,海南最低,涨了1%。
但是,对未来的物价走势,央行的货政报告里,却做了极其严峻的判断,原话是:
“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
为什么要特别警惕物价上涨呢?
报告里说了两个原因:
1,“地缘冲突扰动能源供应。”
是的,油价会不会再涨,谁都不知道。
2,“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需求恢复后M2增速偏高可能带来滞后效应。”
也就是说,央行认为,未来几个月口罩对消费的抑制会减弱!
一旦大家开始愿意花钱了,加上之前放了不少水,热钱涌动。。。
蔬菜、猪肉、烟酒、房租可能都会上涨,这就是所谓的“需求侧”变化。
从通胀、口罩预期、消费回升的角度,从央行专栏科普“放贷不能延缓存款暴增的趋势”,我们也就能理解:
三季度货政报告,有一点偏“鹰派”的立场和取向了。
比如,之前的报告里,提到过“发挥总量和结构工具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然后我们就看到各种大招,降息降准,尤其是5年期LPR飞速下降,银行手里握着大把的钱,利率一降再降。
但是,这次报告,却把这句话删掉了。
浙商李超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央行流动性调控宽松程度,出现边际收敛。
换句话说,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到处都是,货币总闸门、水龙头的流量,会拧的越来越小。
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跟大家聊聊货币收水的影响。
前天我看后台有朋友评论:
“我的纯债基金亏的裤衩子都没了,能解释一下吗?”
原谅我有点不厚道地笑了。
债市对利率非常敏感。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市场利率,比如银行间拆借利率、LPR、存款利率在下降,存银行不如买债券的利息多,买的人多了,债市当然会上涨。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市场利率开始上升,银行手里的钱变少了,债券票面利率相对就变低了,债市自然会下跌。
这里就牵扯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预期差。”
今年这个形势,大家都以为资金会一直宽松下去,央行放水的步伐不会停止。
可进入11月,市场里的钱明显变少了,比如我们看DR007、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都在上升,说明银行手里也缺钱。
然后,又出现了优化措施20条,还有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
都说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一旦大家有了经济回暖的预期,消费和投资的意愿回来了,对货币的需求肯定会加大。
偏偏这个时候,11月至今,央行非但没怎么放水,甚至还回收了不少资金。
比如,11月15号有巨量的1万亿MLF到期。
这笔钱,是央行借给银行,用来投放基础货币的,是印钞的主要手段。
一般来说,央行超量续作,那就是给市场放水,缩量续作相当于收水。
因为这次麻辣粉的到期资金,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所以大家都非常关注央行的态度。
然后我们看到,央行选择缩量8500亿续作一年期的MLF,坑没填上,利率也不变。
或许是为了让短期市场的钱不那么紧张,又做了7天期1720亿的逆回购。
表面上净投放是200亿,但一年时间的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麻辣粉的缩量,更让大家确信,钱开始收紧了。
这一看就不对劲啊,经济要复苏,水龙头拧小了,央妈态度变了。
本来以为大水不会停,哪知道说变就变。
这样一来,债市的预期,自然会出现剧烈的变化。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经典的“下跌-赎回-再下跌”的反馈。
本以为买的是躺那睡觉也不用管的低风险理财,自己已经够谨慎了,谁知道能玩得这么大。
钱收紧了,还有哪些影响呢?
很有可能,贷款利率已经到了这一轮宽松周期的最低谷。
广发宏观的数据,三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4.34%,环比下降7BP。
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创有统计以来新低,环比下降16BP。
房贷利率4.34%,环比回落28BP。
这个利率,也是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已经跟2009年二季度持平了。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做生意的经营贷款,还是买房的商业房贷,低利率能维持多久,什么时候利率会涨咱也不敢说。
但继续往下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我当然不是劝大家趁利率低的时候去创业,去买房,这年头,手里留着现金比什么都强。
政策的边际变化,看的是大局。
要考虑到出口汇率、市场流动性、通胀预期、内外形势、就业和物价。
个人的抉择,却是千差万别。
有人一天650吃早餐都不够,有人半夜送外卖睡在天桥下,不能一概而论。
我觉得,央妈最近这一连串的表态和动作,是未来几个月的货币政策,会变得更“精准”。
大家看今年放了那么多水,M2增速那么高,用低利率不断的刺激居民和企业的需求端。
该印的钱早都印出去了,货币闸门已经开到最大,也该告一段落了。
中信宏观报告说,未来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房地产何时能够回归平稳。
二是GDP何时能够回到潜在增长水平,并带来居民收入预期的改善。
央行,已经做了货币政策能做的事情。
哪怕水龙头开的再大,对房地产和居民收入预期这两个因素,也起不到更多刺激作用了。
所以下一步要考虑的,是民生,是物价,是居民的钱袋子,这是谨慎收水的考量。
问题之复杂,从来没有非黑即白二选一的简单选项。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