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据澎湃新闻披露,2016年商业银行信贷在经历了一季度的4.61万亿元狂飙突进后,四月份信贷投放出现了新变化,部分中小银行近期对公贷款审批明显收紧,而在个人信用贷款方面(小微企业主)的风险审批更为严格,普遍预期四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不及三月份信贷投放总量。
四月份是二季度首月,也是信贷投资旺季,按往年惯例贷款净投放应保持增长态势。可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为何有所下降,其中有何玄机?到底是真实意愿还是虚假现象?从目前商业信贷经营现状及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应用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商业银行贷款愿意下降现象,至少有四方面因素让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贷款愿意下降有一个全面、正确认识。
营改增虽然总体上会使金融企业税赋减少,但具体到不同银行机构会有增有减,一些商业银行为减少税赋,在信贷资产结构进行必要调整也是常事,这样会造成一季度信贷投放存在虚增因素。据民生证券研究院分析,金融业即将于5月1日实施营改增,营改增条例中,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征收增值税,而对金融机构“转贴现”不收增值税。由此,部分银行有动机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转移至“转贴现”科目下,这样一来,银行的合理避税行为,会导致信贷统计数据虚增,一些信贷投放并不是真正有效信贷投放。据央行资料,2015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累计贴现75.2万亿元,同比增长77.0%;三季度末贴现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59.7%,截止2015年11月末,票据融资新增规模超过1.7万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超过15%,这种效应延续到2016年一季度,使一季度信贷存在虚增现象,客观上造成了二季度初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下降的假象。
按往年惯例,四月份是二季度的首月,也是信贷投资旺季,信贷净投放应处于持续放量趋势;但今年1季度贷款投放过猛,为控制信贷节奏及为今后几个季度留有贷款投放余地,商业银行有意放缓信贷脚步亦在情理之中。据央行统计数据,2015年1季度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增加3.61万亿元,同比多增6253亿元;2016年1季度信贷投放净增4.61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显然,从全年来看,商业银行一季度信贷投放有点过猛,为防止下一步信贷规模受限,以备不时之需,适当压缩信贷投放增量,也不足为奇。
再则,2015年银行业绩年报出炉,不良贷款双升和经营利润大幅下滑,对商业银行经营或多或少形成影响,尤其经济持续低迷导致的不良贷款大幅攀升,在很大程度上使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欲望受到一定钳制,不良贷款上升压力制约了商业银行放贷热情。据银监会公布数据,2015年不良贷款增长近五成,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不良贷款率1.67%;其中18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额达94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43个百分点至1.65%。银行业利润增长趋缓,商业银行净利润15926亿元,同比仅增2.43%;其中18家上市银行净利润总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5.48个百分点至1.91%。在目前经济起色没有大的改观状态下,商业银行若继续加大信贷投放,难免会增加更多不良贷款,也意味着给自己背上更大包袱,相关信贷人员也将面临更严厉问责。为此,在银行方面收紧的同时,银行部分一线工作人员也对放贷更为谨慎;尽管信贷投放没有受到规模控制,也不愿多放。显然,无情的经济环境也使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上趋向更加谨慎和保守,对信贷增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一季度贷款快速上涨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个贷增长幅度较大。造成这一原因是各级政府为楼市去库存出台或采取了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尤其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上增长幅度较快。据央行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个人购房贷款增加了1万亿元,同比多增4309亿元。据悉,1季度1万亿元的房贷新增量,创下自2010年央行开始公布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报告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而2015年1季度差不多只有今年的一半。同时,随着抑制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及遏制“首付贷”泛滥再次引发楼市风险的政策突袭,各商业银行都严格按照央行的规定来确定首付比例和利率,在小微贷款以及消费贷上,也出现了贷款成数变低的情况。在个贷上控制规模,超过一定数量就停止放贷,如小微贷超过千万就不做,对公贷款审批比以前更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贷增速自然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