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香港亚洲时报网站11月29日刊登题为《强势美元仍在亚洲各地造成滚雪球效应》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策。全文摘编如下:

美元走强正在给包括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体造成压力。这一轮美元走强的独特之处在于,压力并不局限于亚洲的发展中经济体。


【资料图】

亚洲经济体多种多样,强势美元造成的直接金融影响也各不相同。一些地区经济体有着大量的外币债务和有限的外汇储备。不出所料,这些经济体陷入了财政困境。

斯里兰卡今年早些时候发生了债券违约,目前正试图重组其外债。巴基斯坦不得不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那里寻求紧急融资方案。面对贸易冲击,孟加拉国积极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融资。所有这些国家都在努力支付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费用。

其他许多亚洲经济体拥有相对强劲的外币资产负债表,并没有遭遇迫在眉睫的金融困境的风险。许多国家能够依靠本国货币债券市场为财政赤字融资,从而限制了它们的财务脆弱性,变得较不易受美元波动的影响。

与2013年至2014年“缩减”恐慌期间相比,印度目前的处境要有利得多。2022年初,印度的外汇储备为6500亿美元,是2012年其持有的2500亿美元的两倍多。印度政府的外债——主要是欠多边开发银行的债务——总额仅为1250亿美元。

其他国家有着更加微妙的优势。例如,印度尼西亚800亿美元的国际主权债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日元计价的。

但是,资产负债表的韧性并不足以使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免受强势美元的影响。即便在财政上没什么可担心的国家,也会担忧货币疲软对家庭生活成本造成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亚洲主要货币的贬值程度与各国外币资产负债表的潜在实力之间几乎没有关联。亚洲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实际上比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贬值得更多。

日本经历了最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紧随其后。

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货币贬值幅度较小。原因很简单。在2022年9月底日本采取大量干预措施之前,较低收入的亚洲经济体更愿意通过加息和外汇储备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来捍卫本国货币。

尽管美元目前已从10月的峰值回落,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继续面临诸多风险。

首先,某些经济体可能高估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实力,并且出售外汇的时间超过了审慎水平。全球能源价格保持高位、美元保持强势的时间越长,各国就越难以避免调整。

第二个风险是,日本可能带来额外的冲击。日本通过干预来限制日元贬值的努力可能会失败。相比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日本通过干预来捍卫其货币的难度更大。规模较小的经济体的金融市场与全球市场的整合程度依然较低。

还有一个风险是,日元疲软和输入性通胀可能导致日本央行放弃“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而日本的长期政府债券利率的上升可能推高全球利率。

许多新兴经济体可能需要提高国内利率,以避免输入额外的通胀,并限制公众要求财政补贴以抵消燃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这将是亚洲版的“逆向货币战”。

许多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不太容易遭受1997年经济危机再现的影响,但没有多少国家能够逃脱当前强势美元造成的后果。

许多货币的过度反应依然构成一种实际的风险。货币的过度反应会让遭受债务困难的区域和部门进一步增加,并使全球抗击通胀的斗争复杂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