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继去年11月份债市调整,引发银行理财“破净潮”,数千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面值后,最新数据显示理财的破净率已经环比下降,近千只理财产品迎来了收复失地的“回血”时刻。
华安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为20.22%,较当年11月下降 65bp,自去年11月份以来,整体破净率首现下滑。而面对2023年一季度银行理财破净产品到期规模的提升,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理财的赎回高峰已过,今年一季度赎回压力将逐渐缓解,但新发理财的遇冷局面短期内可能无法逆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银行理财破净率20.22%
环比下降65个BP
近日,华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为20.22%,较去年11月下降65bp。
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的理财产品破净率分别为23.26%、18.4%,分别较12月中旬的高点下降2.17个百分点、0.32个百分点。同期,城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也从17.19%降至16.36%。
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破净率,同期从25.04%增至25.5%,仍出现小幅增长势头。
“这说明银行理财破净潮正在迎来拐点。”某国有大行理财人士告诉记者,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作为银行理财的“主力军”,理财产品破净率都从高点回落,说明从去年11月份债市调整导致的银行理财破净潮,可能将告一段落,不少破净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启了收复净值的“回血”之路。
Wind数据也显示,截至2023年1月5日净值更新,全市场跌破净值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1011只,已经从此前超2000只理财产品破净潮中有所“回血”,这也意味着本轮理财产品破净中,已经有近千只产品收复失地,回归到面值以上。
而从固收类理财产品参照的重要行业指数表现看,截至1月5日,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报收216.6点,虽然尚未收复2022年10月末的高点,但比当年11月中旬的低点已经上升0.65%,基本走出了低迷区间。
赎回“高峰”基本过去
理财发行短期将保持低迷
华安证券研究所的另一个数据显示,2023年1-3月,银行理财破净产品到期规模提升,分别占当月到期理财比例的8%、15%、17%。
而2023年1月-4月为破净定开基金开放日的高峰。其中,2023年1-3月,破净债券型基金开放数量占全部债券型基金开放数量比例分别为4.2%、6.8%、2.8%。
上述国有大行理财人士对此表示,由于银行理财中很多是封闭式产品,如果这类产品破净且面临到期压力,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赎回压力。
在该人士看来,客户是否赎回还要看封闭到期时理财产品的表现,如果当时债市能稳定下来,净值稳步上涨的话,客户赎回压力就不会很大;如果到期时产生亏损,可能还会面临一定程度赎回的问题。
“不过,随着近期债市回暖、银行理财净值逐步攀升,不断收复跌幅,预计今年一季度到期产品不少可以收复面值,赎回的压力可能不会比去年11月-12月那样明显。”该银行理财人士称。
沪上一位资管机构人士也表示,虽然12月理财产品的赎回压力已过,但考虑到2023年一季度的依然有不少理财到期,理财仍然有一定的赎回压力,后续会继续密切关注。
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本轮银行理财净值调整期间,该类产品存量规模由2022年10月末的28.09万亿元,降至12月25日的25.07万亿元,共减少了3.02万亿元。
在上述沪上资管人士看来,从银行理财到期来看,2023年一季度理财到期规模压力主要集中在1月和3月,但是到期规模均小于2022年12月。1月有3220亿元纯债定开产品进入开放期,有207亿元纯债封闭式产品到期,合计3427亿元。其次是3月纯债定开和封闭式产品合计到期2403亿元,均低于2022年12月到期2万亿左右的规模。
“当前市场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估值缓慢恢复,但中等评级信用债信用利差仍维持弱势震荡态势,预计2023年一季度后,随着理财赎回压力减小,中低评级信用债估值会迎来修复。” 该资管人士称。
沪上一家资管机构也判断,银行理财赎回的高峰基本过去,短期关注做多机会,前期超跌的中短端利率或将迎来修复行情。
虽然随着银行理财净值的复苏,赎回压力的缓解,债市行情也在逐渐回归回暖,但银行理财的发行仍将在短期内保持低迷。
华安证券研究所的研报还显示,2022年12月债券型银行理财发行653只,而在当年11月为1669只,债券型理财发行数量环比下滑1016只,发行数量环比下滑60%以上,产生了断崖式的下跌。
“理财客户做银行固收理财投资,还是奔着稳健收益去的,去年11月份以来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不少投资者产生亏损,这都会在短期内打击投资者信心,对理财产品发行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未来理财产品赚钱效应的恢复,产品的发行也会逐渐回暖。”上述银行理财人士称。
编辑: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