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7日,位于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的四川英迈科技有限公司传来成果转化的好消息。公司“自动组装与真空焊接生产”项目落地签约,金额达1348万元。在新区,这种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案例并不罕见。2022年,新区直管区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达4.82亿元,净增197%,位列绵阳市第一。

新区对创新主体的培育,从紧盯登记环节开始。每个月,新区科技创新局会编制一份上月落户企业的清单,这成了该局常态化开展企业调研、挖掘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宝库”。

2022年4月,四川杰森机电有限公司迁入新区直管区。5月,该公司被列入“高企培育库”。“高企培育库”是新区直管区建立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的中间一环。另外两环,分别是“科企培育库”和“瞪羚企业培育库”。目前,新区直管区“科企培育库”在库企业有250家,“高企培育库”在库企业有120家,“瞪羚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有20家。这三“库”构建起了新区直管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衔接培育体系。

如今,新区直管区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

新区的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点在技术、产业、人才、资金的高效耦合。以新开辟的机器人“赛道”为例,新区探索构建了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包括“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从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人才供给等多个层面精准匹配政策。

新区创新服务的精准还体现在政策上。以《促进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专项政策措施》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新区直管区对重点科技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收集梳理企业技术、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并形成七大类33条具体举措,大幅提升了政策帮扶的“含新量”和“含金量”。

2022年,新区直管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同比增长约14%。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达12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0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达706件。(经济日报记者 刘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