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国家终于向电视“套娃式收费”乱象出手了。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聚焦电视“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电视“套娃式收费”现象有望得到改观。

智能电视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更多观看选择。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套娃式收费”:互不相通的会员体系、数不清的开机广告、眼花缭乱的观看界面,不仅增加了观众的观看成本,消耗了观众的信任和耐心,也阻碍了互联网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造成电视“套娃式收费”的原因,主要是智能电视产业链各环节割裂。互联网电视产业链条的参与主体众多,如内容版权方、内容服务平台、牌照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产业各方在实际分工方面各自为营,导致了互联网电视收费主体多、名目多、渠道多。

互联网电视产业在商业探索方面的急功近利,是“套娃式收费”的重要原因。从硬件看,近年来,智能电视厂商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各大品牌不断推出更多产品和服务吸引用户。这其中,除了技术创新,很多企业也瞄准内容,通过预装视频APP、安插开机广告、开通第三方会员等增值服务实现盈利。从软件看,主要依附于手机和电视的视频平台也面临着较大的营收压力,通过提高会员价、区分会员体系等方式拓展自身盈利空间。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互联网电视“套娃式收费”。

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智能电视产业链的割裂问题。会议要求统筹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应该说,问题抓得准,招法出得实。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整治“套娃式收费”技术难度大、利益关系复杂,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统一监管标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才能让监管既有效,又有力。

电视原本是一个家庭最触手可及的娱乐方式,不能让“套娃式收费”把电视机变成“装饰”和“摆设”。不断满足观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应是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选择的自由还给观众,行业才能实现更好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