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宽幅震荡、转债市场也面临高溢价风险,在此背景下,曾因稳定回报预期而受市场追捧的“固收+”产品也表现欠佳,引发市场质疑声四起。
Wind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近九成的“固收+”基金收益率告负,首尾绩差超过30个百分点,最亏钱的“固收+”产品年内跌幅已超25%。
多位“固收+”基金经理表示,近期“固收+”产品的业绩受到市场一些批评,但此情况的背后是从短期业绩的角度出发,对于短期业绩的波动,投资者其实不必过度担忧。事实上,年内A股资产的估值中枢波动加大,对于整体组合波动的影响也有所加大。针对后市,针对目前市况,对股票的选择首先强调安全边际,并以长期持有为主,核心利润将来自分享企业的价值增值。
近九成年内收益告负首尾绩差超30%
一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全市场有数据统计的2255只“固收+”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平均收益率-3.65%,更有1979只今年以来收益率告负,数量占比87.76%,即负收益基金近9成的比例。其中,有63只“固收+”基金年内跌幅已经超过15%,跌幅堪比权益类基金。
另一方面,在全市场流年不利的局面下,也有部分“固收+”产品逆市斩获正回报。截至4月16日,Wind数据显示,“固收+”基金中有269只在年内斩获正回报,收益率最高的安信民稳增长A,今年以来斩获9.69%的正收益,比排名最后的产品首尾业绩相差36.3个百分点。
此外,安信民稳增长C、安信平衡增利A、安信平衡增利C、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A、安信稳健聚申一年持有C、金元顺安桉盛C、景顺长安鑫回报A、景顺长安鑫回报A这9只“固收+”产品,年内收益都超过了5%。
对于年内“固收+”基金表现不佳,业绩显著分化的主因,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博士孙桂平表示,今年以来,股债两市表现均欠佳,尤其是股票市场持续调整,债市虽然今年收益为正,但2月份开始也经历了明显调整,使得“固收+”产品中基础收益部分较少,无法抵御权益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此外,“固收+”产品经常配置用于增强收益的可转债资产,去年表现亮眼,整体提升了“固收+”产品收益;而今年以来也不及预期,调整幅度较大,拉低了“固收+”产品收益。
德邦基金固收研究总监陈雷也表示,固收+产品多以债券+股票的形式存在,所谓+的资产主要为股票和可转债。今年从大类资产收益角度来看,纯债品种整体还是取得正收益的,但股票和可转债纷纷出现下跌,从而对产品整体表现形成了明显拖累。
此前曾备受追捧
资管新规、理财净值化后,投资者迫切需要收益能够媲美过去、波动较小的理财产品,“固收+”在多方面因素共振下持续膨胀。
2020年以来,“固收+”基金在规模与数量方面均呈现爆发式增长。Wind数据显示,目前“固收+”基金市场规模高达2万亿元以上,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以及偏债灵活配置型基金是“固收+”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2021年固收+规模继续高增,增速较2020年末增长52.2%。
招商基金渠道财富管理部汪洋表示,“固收+”基金逐渐成为主流产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管新规》下,刚性兑付被打破,发展净值类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一致的共识,包括银行的传统理财产品都在谋求转型,“固收+”基金就是这一类合适的理财新选择;
2、债市低利率或成常态,债券收益率下行速度明显快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要求,通过传统的纯债类产品实现收益目标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另一方面权益类产品净值波动较大,导致“资产荒”感受加剧;
3、“固收+”基金本质上通过多资产配置、低相关性策略可以有效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稳定性,而权益类资产、另类资产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来源;
4、近年来,人们理财意识崛起,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需求增长,无论是机构投资者数量还是个人投资者数量均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规模也成为“固收+”业绩的敌人。今年以来市场持续不振、债市也表现不佳,导致“固收+”产品业绩表现惨淡。
“固收+”仍有配置价值
国海证券表示,2021年下半年,“固收+”基金整体增持了较多成长板块股票,而这也是2022年以来不少“固收+”基金回撤幅度不小的原因所在。
在此背景下,这类产品自身遭遇赎回,渠道经理面临的客户投诉压力也会传导到投资经理,从而推动后者赎回二级债基等产品,由此产生负反馈效应,即股债市场不佳—产品净值下跌—产品赎回压力—被动抛售资产—市场继续下跌—净值继续下挫。
正如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所指出的,“固收+”产品的本质包括两部分,一是资产配置;二是在固收收益类产品相对较为稳健的收益基础上,再略微增加一些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收益。虽然“固收+”产品的近期业绩受到市场一些批评,但此情况的背后是从短期业绩的角度出发,对于短期业绩的波动,投资者其实不必过度担忧。
针对后市,根据国海证券梳理基金经理后市展望来看,从重点“固收+”基金(基金规模>200亿元)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基金经理们对于后市展望有一定的共识。主要包括:
1、就股债性价比而言,经过2022年初的市场调整,更倾向于认为后续股票市场的配置价值与投资机会更大;
2、就债券市场而言,在“双宽”政策发酵,海外流动影响,以及经济增长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短期品种仍将维持震荡偏强格局。但由于收益率已经降至较低水平,因此后续下行空间有限。投资策略更倾向于维持中性久期或适当降低久期;
3、就股票市场而言,不同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有所差异,所倾向于配置的板块也有所不同。不过,整体认为2季度股票市场或将维持震荡格局,且配置倾向于稳增长板块。后续随着市场估值的回落,可以逐步布局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板块或消费板块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