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10月14日讯(编辑 黄君芝)最新公布的高于预期的美国CPI数据清醒地提醒投资者,高企的通胀数据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降温。
(资料图片)
周四美股开盘前,美国劳工部公布的9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8.2%,连续第七个月位于8%上方;剔除燃料和食品等不稳定因素的核心CPI增长6.6%,再刷近40年来的高位,这两个数据均高于市场预期。
有鉴于此,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最新报告中警告称,在通胀率低于2%超过10年之后,高通胀报告可能会成为未来常态。背后原因包括:对能源生产的投资不足、工资上涨的顽固性以及人口老龄化将在未来几年推动结构性通胀。
美国银行表示,“从历史上看,一旦通胀率突破5%的门槛,发达经济体平均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美联储的大幅加息可能对通胀影响不大,因为很多问题都在供应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
总体而言,该行认为,高通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长,原因如下:
1. 工资上涨居高不下,婴儿潮一代的人不愿重返工作岗位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非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达到了6%,这是45年来的首次,目前正以5.8%的速度增长。过去20年低于3%的工资增长,似乎是一个异常值,”美银指出。
该行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劳动力供应将继续紧张,因为约有100万55岁及以上的工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离岗,或许是永久离岗。这应该会给工资带来额外的上涨压力。
2. 10年的能源投资不足=更高的成本
美银解释称,油气年度投资在2010年中期达到7500亿美元的峰值后,目前已远远低于5000亿美元。对那些相对低效、分散、昂贵和尚未成熟的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的不当投资,使欧洲更容易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球通胀的爆发。
该行预计明年油价平均将达到每桶100美元,这意味着能源价格将比过去10年高出40%,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压力。
3.去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未来的通货膨胀
美银写道,“在中短期内,政策可以缓解工资压力和能源成本上升。但去全球化和老龄化社会的结构性转变更难改变。”
在过去的30到40年里,老龄化是最强大的通货紧缩力量之一。在未来30-40年里,抚养比率的提升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推动力。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美国的抚养比率在2010年见底,并可能在未来40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表明长期来看通胀存在上行风险。
《人口大逆转:老龄化、不平等与通胀》一书提出一个新观点,被抚养的儿童和老年人具有通胀效应,而劳动年龄人口具有通缩效应,劳动力和被抚养者之间的平衡对于通胀影响很大。当被抚养者的增长速度将超过劳动力的增长速度,由此会带来全球大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