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网厦门8月23日电 (记者 李思源)“‘八二三炮战’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80岁的何明全走进厦门何厝小学“英雄小八路”纪念馆,望着满墙的黑白照片,思绪飘到了64年前。

厦门何厝村,东面隔海与大小金门相望。1958年金门炮战中,何厝村成为落弹最多、最密集的前线之一,像冰雹一样的炮弹落在约2.5平方公里的何厝土地上,全村85%以上的房子被炸坏,2480间房屋被炸塌。

图为“英雄小八路”何明全介绍当年“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在1958年金门炮战中的事迹。 李思源 摄

“眼前这栋三层小洋楼叫万顺楼,是菲律宾华侨回乡捐建的校舍。我们从小就在楼里读书。”何明全指着弹痕累累的校舍告诉记者,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作为厦门市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厦门何厝小学前身)的校舍,万顺楼被100多枚炮弹击中。“自七八岁开始,我经常目睹家乡、村民邻居被炮弹炸毁炸伤的情景。”回忆起儿时的画面,何明全的声音不由得颤抖起来。

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为保卫家乡,何明全和其他12名少先队员组成“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为解放军洗补衣服、接电话线和修公路等,他们一边坚持学习,一边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前沿阵地,最终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称号。

“战士们刚开始不同意我们帮忙,希望我们能撤回后方。”情急之下,何明全作为队长就和同学商量直接“偷”衣服出来洗,战士们也只能“无奈”接受。“五个月内,我们为战士们洗补衣服3000多件。”一个甲子过去了,何明全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1958年底,各界人士组成的慰问团来到厦门前线,“英雄小八路”活跃的身影让慰问团成员感到惊讶。“看到我们几个孩子正在擦炮弹,慰问团成员就觉得很好奇,我们就把在前线做的事做了详细汇报。”当时何明全看到作曲家寄明听完“英雄小八路”的事迹后,直接拿出纸笔来开始构思谱曲,这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最初的旋律。

“我母亲的娘家其实是在小金门,那里住着我的外公外婆。”2001年厦门与金门开启两岸“小三通”首航,何明全就迫不及待地坐首班客轮到金门寻找亲人,因时间仓促未能如愿。2002年何明全再次前往金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母亲的娘家,“当时我很激动,特意在屋外转了一圈,跟母亲对娘家的描述一般无二。”何明全烧香祭拜先辈后,眼里噙着泪水和亲人拉家常述说几十年的相思情。

曾经的炮战前沿,何厝小学如今周边高楼林立,这一带已蝶变成为厦门地区最为知名的总部、楼宇经济区之一。已入耄耋之年的何明全就住在何厝小学不远处,闲暇之时他常走进“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寻找回忆展望未来,“厦门和金门隔海相望,两岸都是一家人,和平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完)

【编辑:田博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