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上市银行迎来三季报披露潮,多家中小银行率先披露业绩报告,部分银行实现盈利双位数增长。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截至10月28日晚间,宁波银行、江阴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厦门银行、上海银行、齐鲁银行、紫金银行、重庆银行、苏农银行等20家上市中小银行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指出,部分优质银行三季报业绩靓丽,江浙优质银行表现突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季度中小银行业绩稳健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上市中小银行业绩均保持稳健增长,截至10月28日晚间,20家披露三季报的中小银行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行等4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11家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13家银行的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其中,杭州银行业绩保持高速增长,领跑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中小银行。公告显示,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0.62亿元,同比增长16.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75亿元,同比增长31.82%。
此外,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行等3家银行净利润增长均超过30%,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7.52亿元、204.89亿元、1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9%、31.31%、30.1%。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披露三季报的中小银行中,12家银行的营业收入达到双位数增长。
其中,江阴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达到20%以上,位于19家中小银行的首位。公告显示,江阴银行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65亿元,同比增长21.88%。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指出,在银行体系“资产荒”压力仍存、息差持续承压等背景下,这些银行三季度仍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优异表现,多数银行营收增速仅小幅下行,杭州、苏农不降反升,盈利增速整体维持高增。反映出深耕优质区域的中小银行,受益于区域经济活力较强,具有业绩释放诉求和能力。
资产质量进一步向好 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目前,江阴银行、苏农银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常熟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7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除上海银行与上年末持平外,其他银行均较年初有所下降。
其中,江阴银行截至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为0.98%,较年初下降0.34个百分点,保持了上市以来连续下降的态势,为上市以来最低水平。
此外,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为0.77%,在目前披露的上市中小银行中最低。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8%,该三家银行资产质量稳居第一梯队。
Wind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宁波银行各年末不良贷款率依次为0.76%、0.89%、0.89%、0.92%、0.91%、0.82%、0.78%、0.78%、0.79%、0.77%,连续十年低于1%,保持业内领先的资产质量。
10月28日,银保监会消息,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30亿元,不良贷款率1.74%,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
王一峰指出,随着宏观经济有所下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部分弱资质主体当前进入风险释放期,但随着“稳增长、保交楼”发力,避免了三季度风险集中释放。
此外,随着9月底房地产供给侧和需求侧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保交楼”资金到位后有望加速施工进程,建安和竣工数据有望在4Q有所体现,进而拉动地产后周期景气度提升,“基建+地产”共振有助于稳定银行板块表现。
专家:预计以江苏银行为代表的江浙优质银行三季报业绩仍将延续向好势头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区域性银行属地经营特征鲜明,不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源头活水”,在践行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夯实我国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指出,放眼未来,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数字经济、低碳转型、新基建、产融结合等发展趋势也有望取得新突破。区域性银行在这些机遇中可充分利用深耕本地、决策灵活的优势,切入熟悉的细分赛道抢占先机,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定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廖志明表示,江浙优质银行处于“区域融资需求较好-贷款增速高-营收增速较高-信用成本下行-盈利增速更高”正循环之中,业绩靓丽,预计以江苏银行为代表的江浙优质银行三季报业绩仍将延续向好势头。
展望四季度,王一峰表示,银行经营基本面有望稳中向好。一方面,房地产供需两端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叠加前期政策逐步落地显效,有望与基建共同推动“实质性”宽信用的形成,有助于缓释银行体系资产质量压力。
王一峰建议,继续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经营基本面优质,估值性价比较高的银行。看好头部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二是深耕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且有业绩释放诉求和能力的银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雨晨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