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印发《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优、稳住中小企业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做好要素保障等9个方面出台了23条惠企政策措施,面向全市工业企业提出一揽子奖补激励政策。


(资料图)

去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针对性出台了支持服务业纾困恢复10条、服务业恢复发展56条等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举措,累计惠及市场主体658万户(次)、为企业减负超过1500亿元。

今年1月份,重庆市聚焦投资、财政、金融、消费、产业等方面,集中发布了包括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有效投资等在内的多个“提信心、稳增长、强主体”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助企纾困政策体系,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

优惠政策全面落地

位于重庆铜梁区的森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配件、摩托车零配件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新春伊始,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采访时看到,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作业。

“去年,受疫情反复影响,公司遭遇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减少、回收资金延迟等多重困难叠加,资金周转一度非常紧张。多亏了国家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森迈公司财务负责人祝玉梅告诉记者,2022年,公司拿到38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款,特别是去年10月到账的110万元留抵退税款,让公司及时支付了原材料货款,确保如期交付客户订单。

“今年我们将投入约300万元进行仪表板、保险杠等制造工艺技术研究、注塑模具设计和新产品研制,力争销售额再上新台阶。”祝玉梅说。

税费红利助小微企业“爬坡过坎”。陆国民在重庆渝中区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开了一家服装店,2022年因疫情反复,市场客流量减少,门店租金和人力成本等各项支出让他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去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政策为我们店减免5万元左右,相当于近4个月的房屋租金。”陆国民介绍,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内的商家都不同程度享受到了税费优惠,去年12月份以来,这里大部分商家经营额比上年同期都有所提高,自己家服装店的棉服、羽绒服等冬装订单增加了10%。

2022年,类型多、规模大、覆盖面广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分批在重庆全面落地。“去年,重庆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50亿元,全市新办涉税市场主体39万户。”重庆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树民介绍,今年重庆已启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将通过实施首批12项举措等多方面措施,进一步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搭建数字服务平台

不久前,由于资金周转困难,重庆湛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重庆“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上提交了贷款申请。“平台智能匹配了相关银行,通过政府增信,公司很快就获得300万元贷款资金,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公司负责人湛远东说。

去年2月份,为破解企业“急难愁盼”的融资贷款、政策申报等难题,重庆巴南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这一平台搭建了金融在线、政策在线、供需对接等13个功能板块,涵盖政策申兑、助企纾困、第三方企业服务等互动场景300多个,还接入了19个企业服务系统,构建起了精准的“一站式”企业服务体系。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去年,巴南区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出台了助企纾困提能10条措施,并依托“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的智能匹配功能,将各项惠企政策点对点推送给适配企业。据悉,该平台实现政策奖补资金线上兑付,政策从发布、企业申请到最终兑付,实现了“即报即办”,全程线上办。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为2263家企业兑付资金超过6127万元。

“去年4月份,公司在‘巴巴实’平台上提交研发投入补助的申请,目前已完成兑付工作。”重庆大江国立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杨琳表示,相比之前的申报流程,“巴巴实”平台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策红利。

目前,“巴巴实”企业服务云平台上已拥有注册企业将近5万家,覆盖了重庆市10个区县以及四川、山东的部分地区。巴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测算,平台政策在线申兑时间较常规的人工线下可以节省90%以上,压减企业经营成本15%左右,扩大企业市场销售10%以上。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走进位于重庆江北区的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忙着对新产品“高浓度合金元素添加剂”进行实验。去年,这家公司凭借在研发、市场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江北区经济信息委安排专人服务企业,不仅组织专家上门为企业研判分析,还积极为企业争取各项政策资金,让企业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更加专注于产品研发生产。”润际远东新材料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付黎说。

江北区经济信息委主任万宇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区不断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策一人”的服务机制,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为企业发展助力。截至目前,江北全区已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5家。

去年,为应对疫情对工业企业的冲击,江北区开展了止滑促增“一对一”专项行动,对全区产值下滑的工业企业分类建立帮扶台账,掌握企业发展的堵点卡点,“一对一”帮扶企业生产运营,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数据显示,2022年,江北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28.2%,增加值同比增长19.5%,位列重庆市第一位;完成工业投资70.5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市14.6个百分点。

今年,江北区把“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明确提出将为全区所有市场主体配备服务专员,实现企业服务全天候在线。同时,从降低用地成本、用工成本、用房成本、融资成本,以及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业务、招才引智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