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上海布局“3+6”新型产业体系、抢占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的这轮竞赛中,徐汇的人工智能产业特色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极具代表性的一张科创名片。过去一年,徐汇重点数字企业创造了超百亿元的总税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预计超过18%,上海全市的目标更是在“十四五”时期末将该比重提升至15%。显而易见,对徐汇来讲,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不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性探索,而是真正带来发展效益、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科创产业的培育、成熟、壮大并非易事,需要适度超前的产业谋划和敢为人先的前瞻眼光,徐汇的发展路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首先,起步早是抢占先发优势的关键。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徐汇就吹响了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的建设号角。在那个科技创新远不如现在吃香的年代,徐汇却把高新技术变成自己的标签,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兴办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漕河泾承载起国家的科创使命,并成为上海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其次,龙头强是做强徐汇科创产业链的显著特征。从腾讯华东总部到游戏巨头米哈游,从“国内人工智能第一股”商汤科技到“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星环科技,仅仅一个漕河泾开发区就承载培育了众多科创头部企业。龙头企业往往能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成为产业上中下游的核心凝聚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引优育强,带动区域形成“雨林式”的创新环境。
再次,生态全是促使产业升级蝶变的必要基础。徐汇之所以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将元宇宙写进其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区,很大原因在于提前布局了齐全的六大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因而能在第一时间跟上趋势,竞逐前沿赛道。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日益交融的当下,想要下好科创产业这步“先手棋”,势必需要一些预判、前瞻和突破,势必要在谋划产业布局时有所取舍,敢于培育一些尚未成熟但有潜力带来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同时,要把眼光始终聚焦在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的技术领域,高起点加以谋划,高水平提供服务,才有机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