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糖生产国——印度又要出手了。

继今年6月初高调宣布限糖出口计划后,于10月28日印度政府宣布,对本国食用糖(原糖、精制糖和白糖)的出口限制延长一年至2023年10月31日。


(相关资料图)

据透露,印度可能将2022-2023榨季(即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的食糖出口总量限制在900万吨,较上年榨季的1120万吨的出口总量限制削减近20%。

市场分析称,印度实施食糖出口限制很大程度是为了保障国内供应并应对新增的生物燃料需求。

回顾今年上半年,国际能源价格一路走高,作为全球第一大食糖生产与出口国的巴西,其部分糖企为转产乙醇,取消了部分食糖出口合同。又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粮食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糖价随即被推高。

为保障国内食糖供应和价格稳定,今年6月1日,印度在出口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宣布对食糖出口进行限制,从而拉升全球原糖价格。

此次,印度限糖期延长无疑又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印度(市占率约11%)是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仅次于巴西(市占率约51.29%),再考虑到巴西此前因降雨过多而减缓了甘蔗压榨的速度,印度此举是否会进一步收紧全球食糖供应?

目前巴西降雨量减少,产糖进度加快,增产预期强烈。这就意味着下一年度相对廉价的巴西糖对全球的可供应量增加。

因此,机构普遍认为随着2023年4月新季的开始,若无其他天气异常或政策端的扰动,全球原糖的供应将进一步宽松,且2023年全球供应过剩的可能性很大。

资金面上,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持仓显示,截至10月25日,ICE原糖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再次大幅减少了14524手。其中,多头持仓减少了5807手,空头持仓增加了8717手。从投机者持仓变动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对于原糖后市价格持悲观的态度。

国内方面,我国是食糖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农业部和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0/2021榨季中国食糖进口量全球占比接近11%,2021年超过80%的进口来自巴西。

在需求端,受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及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增长明显,2017-2020年我国食糖进口量从229万吨增至527万吨。然而,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食糖需求偏弱。

而在供给端,虽然广西(产量占全国60%)等我国主要蔗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新季预估减产,但根据泛糖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广西第三方库存为62.42万吨,同比增加2.62万吨,陈糖库存高企。另外,2022年1-9月累计外糖进口350万吨,超过此前预期。

在弱需求、高库存、高进口量大背景下,广西的减产或难以扭转当前供应过剩的基本面,叠加国际糖价下行带来的压力,白糖期货指数从上周的5600上方回落至本周5500上下。

对于食用后市看法,银河期货表示,虽然2021/22榨季国内食糖大幅减产,进口量也明显减少,但是受疫情影响消费端也相对减少,需求明显下滑。工业库存较去年持平,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当前陈糖正处于去库阶段,预期进一步加大的供应压力令糖企降价去库意愿较强,现货报价近期呈现走跌趋势,限制了糖价上行空间。

银河期货还强调,当前国内食糖市场供应充足,糖价上行动力不足。而近年疫情对下游消费又有所抑制,美联储的持续大幅加息使得外围市场经济衰退预期持续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受此影响明显回落。国内三季度表现便是旺季不旺,旺季消费增加预期落空,导致期现货价格持续回落。而到四季度,新榨季又将拉开帷幕,食糖产量增加,叠加国际糖价受累于全球新年度供应提升预期持续施压,持续走弱,预计糖价将偏弱运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