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国宝 11月1日,旭辉控股公告计划对旗下境外债务进行重组,并宣布股票及境内债券复牌。
【资料图】
根据公告,旭辉境外银行贷款、优先票据及可交换债券等各类债务合计68.5亿美元,其中有4.14亿美元没有按照约定条款进行支付。“经咨询法律意见,本公司暂停向所有境外债权人进行支付,以确保公平对待所有境外债权人”。
同时,旭辉宣布,已经聘请海通国际证券作为财务顾问,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与债权人就境外债务重组进行谈判。“由专业团队与境外投资人谈判,公司可以继续把精力放在日常经营”,一位旭辉内部人士透露。
按照公告,旭辉已经和多家银行进行接触,并邀请银行机构参与成立协调委员会,以促进与贷款银行就相关银行融资进行讨论;旭辉也计划与投资人成立债券持有人小组,就债券重组事宜进行谈论。
在成立协调委员会、债券持有人小组和聘请相关顾问的基础上,下一步,旭辉将向投资人提供有关重组的相关资料,并就资产出售、战略投资及制定、谈判和实施重组方案进行评估。
当前形势下,房企流动性均较紧张,但上半年还在拿地的旭辉,下半年即提出对境外债务进行重组,也超出外界的预料。
一位资本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旭辉年内没有到期的公开信用债,而银行借款、非标等借款可以谈展期,对信用状况影响有限,“所以我们预判旭辉即便是倒,也应是明年,今年完全没必要”。
目前,旭辉有12笔美元债,其中最早一笔2.95亿美元到期时间为2023年1月23日,2023年还有一笔12亿元人民币的境外票据到期;境内债到期时间多数在2025年和2026年,2022年没有到期公开信用债,2023年有三笔需要行权。
从上述境内外信用债偿付节奏看,2022年内,旭辉并没有太大的偿付压力,即便是2023年,偿付压力也不大,但旭辉却择对境外债务进行重组,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旭辉在回复中表示,寻求境外债务全面解决方案,是旭辉在保预售房交付、保企业正常经营的大目标下,应对流动性极度受限做出的安排。“地产销售市场尚未转暖,民营房企融资尚未恢复,公司融资性现金流持续流出,公司虽竭尽全力,依然无法按时偿付近期大量集中到期的境外债务”。
上述旭辉内部人士透露,从行业角度来说,8月发生的全国性断贷事件影响重大,它引发了两个结果,一是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房企从项目提取资金的难度加大,目前可动用的资金不足四分之一;
二是引发了金融机构的断贷和抽贷,部分银行暂停了包括开发贷在内的相关房地产融资。一般情况下,开发贷下来后,可以将部分拿地资金替换出来,回流到总部,补充流动性,没有了开发贷,房企从项目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大幅下降。
据上述旭辉人士透露,9月,旭辉累计获得的融资金额只有1.6亿元,10月没有获得任何新增融资,加上预售资金监管收紧后,提取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排布好的资金安排,导致流动性紧张局面加剧。
今年上半年,为了应对行业下行风险,旭辉已经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同时对相应资金安排做出调整,但8月断贷事件的后果已经超出了包括旭辉在内的多数房企的预判。
从旭辉自身来说,这一次流动性风险起源于天津项目非标纠纷事件。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天津房地产成交一直较为低迷,项目本身流动性紧张,加上资管新规要求,非标债权人与旭辉就债务发生纠纷。
由于融资受限,旭辉的流动性较为紧张,旭辉董事长林中的一封内部信,让外界窥到旭辉面临的风险,资本市场对旭辉的信心开始动摇,股债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9月底,标普和惠誉先后下调了旭辉的信用评级,并列入负面观察。评级的下调,直接触发旭辉部分境外银团贷款的提前还款条款。
10月国庆假期,旭辉董事长林中就到香港与相关贷款银团、债券投资人就还款等事宜进行沟通。10月11日,市场传出旭辉将对7000万美元银团贷款推迟支付,同时可转债投资人也对外表示没有收到相应的票息。
此后,市场传出旭辉已经在包括海通国际证券在内的三家机构进行甄选,以协助解决境外债务展期。10月27日,旭辉股债停牌,意味着境外债务重组的消息坐实,一直到11月1日正式公布重组境外债务消息。
旭辉方面告诉经济观察网,境内债务方面,信托等非标融资继续寻求展期,境内信用债将按时兑付本息。11月1日,复牌后的旭辉股价跌幅超过20%,市值不足4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