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9日讯(编辑 马兰)宝刀未老的股神巴菲特近日又有大动作。上周五、本周一和周二巴菲特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共斥资3.6亿美元,进一步收购西方石油的股票。
而股神的大手笔增持也让西方石油去年一跃成为市场上最受追捧的能源股票之一,也让西方石油也被誉为“巴菲特概念股”。
这种以一己之力带动市场热情的本事,目前为止只有巴菲特可以轻松做到。人们对股神的眼光深信不疑,这也让一众“小巴菲特” 难免又羡慕又心酸。
(资料图片)
每一年,都有无数的明星投资人向“股神”发起冲击,木头姐、前FTX负责人SBF、华尔街之狼阿克曼……都是“小巴菲特”头衔的曾经主人。
然而,令人唏嘘的是,真正的巴菲特纵横股市四十余年仍光芒万丈,而年富力壮的“小巴菲特”们却各有各的原因而折戟沉沙。木头姐的基金在2022年出现巨亏,SBF则因FTX交易所破产而面临调查,阿克曼年前宣布改头换面,不再从事激进投资……
曾经意气风发的明星投资人纷纷晋神失败,这也让巴菲特的成功变得格外晃眼。
保险公司是钥匙? 对于股神的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称巴菲特之所以持久不衰,是因为其长期投资策略。他倾向于周期性的公司和行业,且避免过分追捧某一潮流,从而避开了投资风险的放大。
有人则认为巴菲特知人善任,他的伙伴芒格也是眼光独到的投资人,加上投资副手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巴菲特的团队已经领先他人一大截。
还有人指出巴菲特的股票回购理念让市场愿意追随伯克希尔哈撒韦,为巴菲特提供了更多的底气。被动收入巨大则是另一个被总结的成功秘诀,诸如雪佛龙之类的现金奶牛,每年都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返还大量的资本。
说到此处,又不得不提到巴菲特成功中被广泛讨论的一个“套路”:利用保险公司大量的、相当于免费的浮存金,来组建支援其投资组合的“军火库”。
在2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致股东信函中,巴菲特回顾称,伯克希尔2022年的保险浮存金从1470亿美元增加到1640亿美元,比之1976年增长了8000倍。
巴菲特还在致股东信中强调,2022年让他极为满意的一个投资是收购了经营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再保险业务的Alleghany,这让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浮存金规模显著扩大。
保险业务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巴菲特甚至在公司网站上表明,伯克希尔哈撒韦若没有在1967年买下美国国家赔偿公司(NICO),伯克希尔的市值将下降一半。
伯克希尔在年报中如是评价,伯克希尔永远不会在现金出现急需时受到限制。在赚取利润时,伯克希尔还享受使用免费资金的乐趣,甚至他还能向这笔资金收取管理费用。
而这是很多华尔街明星都不具备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资金筹集方式,巴菲特可以说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股神设下的“天堑” 伯克希尔自从收购NICO之后,就从一家搞实体纺织业的生产企业变身保险公司。而随着巴菲特连年的投入,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也越做越大。截至2022年底,伯克希尔旗下控制了12家保险公司,共雇佣了大约5万名员工。
202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营业总收入为3020亿美元,其中保险及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为2499亿美元。不过由于2022年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私人车索赔增加,保险承保业务全年录得9000万美元的税后亏损,这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20年来唯二的承保亏损。
尽管如此,保险业务仍旧是他人眼红不已的资产。
在全球十大保险公司中,若按保费计算,伯克希尔排名第六。但按股东资金计算,它的规模是其他任一家公司的10倍以上。
事实上,保险公司的存在也的确让巴菲特省去很多后顾之忧。在巴菲特的投资历史中,失败案例并不少见,例如投资英国杂货商Tesco赔了4.44亿美元、投资康菲石油出现近20亿美元的损失,巴菲特并非真正无往不胜的“神”。
但损失对巴菲特来说并不那么严重,因为大量的浮存金为他提供了试错成本。相比之下,利用基金集资的木头姐和阿克曼等人就心酸很多。
在2022年木头姐的ARK Innovation ETF下跌67%以后,投资者在短短几个月内净撤资6亿美元。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用自己的钱来验证木头姐的投资策略能不能跑赢大盘,木头姐必须时刻安抚投资人情绪,并承受撤资的风险。
阿克曼则算是木头姐的前车之鉴,在2012-2018年的康宝莱逼空大战之后,阿克曼的潘兴广场基金公司可谓是元气大伤。
2015年,潘兴广场的基金下跌20%,大批投资者撤出潘兴广场,导致其管理规模缩水20.5%,2016年又缩水了13.5%,达到其管理规模的历史低点。
阿克曼也因此在2022年宣布金盆洗手,不再用激进的做空手段赚钱。或许他的策略并不输于巴菲特,但也无人有机会真正比较两者的短长。
而对于这些明星投资人来说,真正的“天堑”还不是保险本身,而是他们进入保险行业的难度很大。数目庞大的投入资本是最基本的门槛,而除此之外,要求复杂的监管申请和人才招聘,也在限制新玩家在保险业的出头。
另一重优势 同为保险业者,伯克希尔哈撒韦又有其它保险集团所没有的灵活性。
以慕尼黑再保险为例,其需要向股东支付大量股息并分红,还要通过不断承保更多保险来实现业务增长,这也让其在投资方向上更为保守。
而伯克希尔一方面不支付股息,只需要追求投资组合的持续收益,另一方面深信巴菲特“股票是最好的投资”理论,将大量现金投入到股票市场。这让伯克希尔有机会将持有股票成为永久性资本投入,还不需要为资本收益或股息付税,实现可用资本的可持续增加。
巴菲特的神话还要加上监管顺水推舟式的配合。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九家大型保险公司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从而收紧金融和财务上的要求。
但再保险行业却似乎并未被监管注意到,作为再保险巨头的伯克希尔未被纳入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因此也逃过更严格的监管。这也让伯克希尔有可能将资产大量配置在股票之中,而不需要遵守保险监管部门的投资资产限额规定。
还有人提出,伯克希尔现在以保险为盾,股票为矛的运行模式未必能继续下去,因为现在监管能允许其如此,很大可能是建立在巴菲特本人的良好信誉之上。如果伯克希尔哈撒韦换了掌舵人,也许其投资的自由度就会受到限制。
从这个角度看,股神本人又为伯克希尔的投资设置了一重“护城河”。
只能说股神的“金身不败”,离不开保险业务源源不断的现金补给,但他看重长期回报的投资策略也确实被证明可行,而这最后形成了优势富集效应,进一步放大了巴菲特的成功。
而对于其他“小巴菲特”们而言,时代早已发生变化,他们无法复制巴菲特的保险思路,需要寻找到符合当前时代的资金来源。或许这才是“小巴菲特”突出重围,接过“股神”名号的关键。
正如木头姐对投资人说的那样,只要再给她五年时间,她就能证明自己的投资理念是正确的。然而,决胜的一点就在于,谁的资金愿意等待长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