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云南某地一位母亲将12岁男孩手机没收后,遭孩子拳打脚踢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知情人士称,孩子因为生病在当地诊所输液时,边输液边玩手机,遭母亲制止后发生争执,男孩随即拔掉针头跑了出来,情绪失控,当街对母亲拳打脚踢。该地区民警称已对男孩进行批评教育,孩子也答应不再做出类似过激行为。
因使用手机引发的儿童与父母或长辈的冲突更多发生在家庭之内。在这起事件中,当事男孩、男孩的母亲,究竟哪一方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在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避免沉迷于虚拟而短暂的快乐,从而不被失控的情绪所吞噬?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分别采访了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资料图)
观点1
一个暴躁孩子的背后
多是信任与爱的缺失
心理医生:沈阳市安宁医院康复中心主任 王会秋
在心理专家看来,现在的孩子是网络的原住民,简单禁止不利于孩子融入共建共享的社会和探究科学技术的发展。那如何避免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痴迷?王会秋表示,对于孩子离不开电子产品,我们需要了解深层次的原因。“刷视频、玩游戏是可以让孩子降低孤独感、减轻焦虑或恐慌感的。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发现问题所在,那就是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往往缺少家人的陪伴和关注,童年生活较为单一。”王会秋说。同时,如果父母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或者用不恰当的方式来给予关爱,也会加剧孩子的孤独感和恐慌感,容易使其更加沉迷于虚拟世界寻找慰藉。
王会秋指出,在“男孩当街打母”这起冲突中,孩子已出现对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戒断症状,这时要及时进行干预。父母需要做的是有耐心,粗暴抢夺手机不可取,这样只会激怒孩子。在类似情况下,家长切记先好好沟通,安抚孩子的情绪,再解决问题,尽量避免孩子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而后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
除了类似较为激烈的事件,眼下青少年儿童更容易出现的行为是“关起门”。王会秋表示,很多孩子回到家就会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房间里做什么。“当然我们提倡尊重孩子的隐私,也希望孩子学会和自己独处,但如果家长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干预,要多了解孩子眼下的情况。”
归根结底,家长要从小与孩子建立充分的信任感,要从自我做起,成为孩子的榜样,与孩子相互监督,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无条件地爱孩子,为孩子构筑起温暖安全的心理防线,使其成长为更加美好的自己。更要避免做事简单粗暴,“比如在制定规则时,尽可能与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即便是一些比较原则性的要求,也应该以‘温柔而坚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王会秋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一定要打量自身,看看是否在养育中有失当的方面,及时纠正,才能避免孩子越来越叛逆。
观点2
孩子是家庭的投射
用有趣的活动来抵消对手机的沉迷
教育专家:中国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分会
常务副秘书长 于永昌
对于在沈阳教育战线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于永昌来说,看到这样的新闻是十分痛心的。他告诉记者,此类事件并不少见,在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遇到太多类似的事件。“我记得一个孩子,他是沈阳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十分优秀,但性格偏激,经常会做出过激的举动。有一次家长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满足孩子提的要求,于是孩子就采取不吃饭的方式来对抗。”于永昌表示,在教育一线工作久了,就会发现类似的孩子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性格激烈或者爱钻牛角尖,“家长被孩子激烈的行为拿捏住了,一来二去孩子在家里往往说一不二,一旦要求不被满足,便会用越来越激烈的方式来要挟家长,这样的行为与当街殴打母亲的男孩如出一辙。”
在于永昌看来,整个事件里,除了应该看到电子产品对没有太多理性思维孩子的控制,更应该看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亟待改革。“我们先说家庭,父母的高度和能力是会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孩子性格偏激,不能仅指责孩子,父母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位母亲平时对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关心?学业上是否一步一个脚印地仔细安排?对孩子的课余活动是否有明确的规划?孩子是做不到如成人般理性思考的,手机上的游戏、短视频对孩子来说充满巨大的吸引力,家长是否让孩子学习之余的生活充实而快乐?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有的是有趣的游戏,有的是知心的玩伴,而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往往背后都有一个缺位的父亲或母亲。孩子的精力、时间没有被有趣的活动来填满,或者说孩子有一个缺失的童年,这是十分可怕的。从学校角度讲,现在国家提倡‘双减’,提倡增加学生的体育运动,是非常好的方向。”
观点3
平时与孩子相处尽量平和
但该出手解决时也可以出手
育儿博主:二娃妈 林薇
在社交媒体上有着十万粉丝的沈阳知名博主林薇在看到这则视频后,则有不同的看法。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更多的是从家长角度来分析问题所在。
林薇表示,这个视频里,表现的只是母亲将孩子手机没收后,孩子出现的暴躁激动的画面,但她认为与“手机”关系不大。“这个手机可以换成任何东西或事物,可以是一双球鞋,是一款游戏,是一道菜,是长大之后他交的女朋友,总之他妈反对他做任何事,都可能引起他的拳打脚踢。”
林薇认为,这起事件中手机不是原罪,只是导火索。表面看是手机的问题,其实是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是社会教育,都出了不同的问题。
虽然专家都说教育孩子不能用武力解决,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有时候孩子的毛病是需要在他们很小的时候通过“打”来提醒的,家长要有家长的威严。“虽然我们不提倡打孩子,但凡事都要看实际情况,当一个大男孩已经可以对母亲动手的时候,不采取‘武力’措施,可能也没什么好法子来解决眼下问题。”
作为母亲,林薇对视频中的母亲是能够感同身受的。“自己的孩子跟自己动手,那得多伤心啊!虽然这个年纪的孩子差不多进入了青春期,会有些叛逆,但对自己的母亲动手绝对不是突然发生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时在跟孩子的沟通中家长是不是也是简单粗暴地硬碰硬?孩子看手机正在兴头上马上就夺过来,放在谁身上可能都会生气,更何况是青春期的男孩。青春期孩子本来就有点‘不可理喻’,平时在生活中如果能用温和、折中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互相伤害’的事情。”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