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商业评论/原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次,Jesse的猫主子生病又花了一千多。
在听到办公室有人分享买过宠物保险后,Jesse赶紧追着同事要来了产品链接。
近年来,人们为了增加生活乐趣,缓解工作压力,养宠物开始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新选择。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年,我国城镇宠物(猫犬)主人数达6844万人,同比增加8.7%。与此同时,艾瑞咨询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宠物行业复合增速在14.2%,到2023年规模将达到4456亿元。
随着宠物消费激增,关于宠物的细分市场也应运而生:宠物医疗、宠物保险、宠物食品及用品等等市场近几年都增长迅速。
01 “缓步而来”的宠物保险
对于养宠物的人来说,宠物和人一样,生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小到结膜炎、皮肤病,大到心脏病,还有高空坠落、打架咬伤等大大小小的意外事故,这些都是宠物主随时可能遇到的风险。
2022年国盛证券发布的宠物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宠物医疗行业规模为727.08亿元,占据宠物行业29.2%的市场。
然而,由于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宠物医疗行业标价不明、过度诊疗等乱象丛生。潮汐曾在《宠物医院,有「钱」难「赚」?》一文中提到,和人一样,宠物也正面临着看病贵的问题。
这不仅阻碍了宠物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更给宠物主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京东金融统计,我国单只宠物犬就医的年平均花费为1557.2元,单只宠物猫为1446.1元。
如何让“毛孩子”看病更省钱?不但给保险公司提供了新商机,也为“谈病色变”的宠物主们找到了一剂“解药”。
国内第一款宠物保险的出现是在2004年,彼时华泰保险推出的国内首个宠物险,作为“小康之家”家庭综合保险的附加险,把宠物第三方责任纳入了保障范围,成为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2014年,中国人保联合中国畜牧业协会、宠讯科技合作开发了“宠乐保”家庭宠物健康保障计划,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首个全国性的宠物医疗保险。同年,平安保险推出宠物综合险“宠物保”,涵盖宠物医疗项目外还承保第三者责任险、宠物找寻广告费用及宠物死亡抚慰津贴等。
2016-2019年间,太平洋保险、众安保险、大地保险也相继推出宠物相关险种。
目前,市面上入局宠物保险的有传统险企,如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保险、阳光保险等;互联网保险企业,如众安在线、泰康在线等;中小型险企,如众安、天安、大地、安联等;还有互联网平台,如微保、蚂蚁保和京东等。
宠物保险的种类也正在越来越丰富,宠物保险市场上主要的产品类型已覆盖医疗保险、责任险、意外险,以及宠物被盗保险、托运险等。其中保险项目的涵盖范围有所不同,保费也从每月十几元到每月几百元不等。
不过,发展了近20年的国内宠物险较之国际市场仍有很大差距。早在1890年,瑞典就已出现针对牛、马等生产性家畜的保险;1947年,英国正式诞生了专门针对宠物而非生产性家畜的保险产品......
从投保率来说,瑞典作为宠物保险业起步最早也最为发达的国家,宠物投保率高达40%以上;英国宠物参保率约为25%;日本达到7%;美国的宠物猫狗投保率虽只有1%~2%,但其宠物保险的产品与服务已经相对成熟。
相较国际市场百年发展史,国内的宠物保险市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但是随着宠物消费市场的增长,宠物保险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加上资本也在不断进入,宠物保险的机会仍然很大。不过,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宠物险依然是一个新兴产品、小众产品,尚有许多不足之处。
02 宠物保险:真“噱头”还是真“有用”?
提起保险,似乎大家都有一个理赔难的固定印象。
“真的理赔有点难”刚经历过猫生病的Lisa无奈地说。前段时间,Lisa的宠物猫患上了猫癣,发现后Lisa便带着猫去了当时买保险的定点医院去治疗,并且保留了治疗的资料,之后将检测结果、诊断证明、药品清单等一系列资料都上传了,结果还是被拒赔,理由是医生开的药品不在医保清单里。
“这次看病花的钱并不多,如果把他们说的免疫增强类药物去掉,那就达不到免赔额了,保险费花了800多,最终没想到去了定点医院,还是不能理赔,那这个保险的意义是什么啊?”
似乎从宠物主买宠物保险开始,购买者和保险公司就进入了一场“钩心斗角”的明争暗斗。保险公司希望尽可能多赚钱,少赔付;而消费者希望保费低、赔付高。
而不同的宠物保险在理赔时,会产生不同问题和争议。
在网上也可以看到有宠物主反映,自己带宠物去定点医院看完病之后申请理赔时,被保险公司告知,这家诊所已经不是定点医院了,只能按照非定点医院的流程赔付。
目前常见的几款宠物医疗险的设计类似,将宠物医院分为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内的宠物医疗开支扣除绝对免赔额(非手术200元,手术0元)后,按60%的金额予以赔付。而非定点医院的赔付比例则为40%。如果上一年没有理赔,下一年续保时赔付比例可以升高10%。
另外,药品的赔付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宠物医院大部分药品是进口药,没有国内的注册证字,所以不在保障范围内。除了进口药,饲证字(饲料产品认证)的产品也被排除在外。在宠物医院内,可以理赔的兽证字药品多为消炎药,覆盖范围非常有限。
据了解,宠物医疗险普遍设置了单次事故最高报销金额和免赔额。如一款线上销售的宠物医疗险设置200元免赔额和1000元单次事故最高报销金额,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病症或意外伤害,需要进行长时间、多次就诊治疗的,报销金额的限额也只有1000元。这样仔细算一算才能知道,一些难治的病需要多次跑医院,至少花费数千元,即便是拿到单次事故的最高报销额度,也就是医药费的一小部分;而一些小病一般花费几百元,刨除免赔额和非保障范围内的钱,实际报销金额其实很少。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宠物险”,可以看到有超600条相关结果。内容包括理赔困难、恶意扣费等问题。
除了宠物药难以获赔、定点医院常更换等问题外,在社交媒体和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大量用户针对“保险公司认定宠物患上的疾病为既往症而拒赔”、“理赔要求的文件刁钻,甚至需要宠物医院监控视频”、“在几次理赔后续保被拒”等问题的投诉。
宠物险理赔较严格、细节多等痛点,折射出保险公司风控要求和宠物医院现状之间的不匹配。
中国再保险研究院在《宠物保险风险及理赔管控研究》中分析理赔难的根源时指,宠物保险理赔风控的核心是管理和控制宠物医院,因宠物医院诊疗方案和收费定价无统一标准,自主定价乱象多。保险公司难以判别治疗方案和费用合理性,且一般也很难有效举证,易产生理赔纠纷。
并且,消费者与处在上游的保险公司相比,一般处于劣势,话语权相对较低,那在消费者眼中,掌握主动权的保险公司过的怎样呢?
03 宠物保险:生意难做
虽然保险公司对自己产品有着较高的话语权,但也并非没有“漏洞”可钻。
宠物保险不像人一样有联网的核保机制,有些购买了宠物保险的宠物主希望可以多钻保险的空子,让自己买的保险更加“划算”。
例如,有些宠物确诊的病症并不严重,主人就先不治疗,而去购买宠物保险。等保险等待期过后,他们再去给宠物治疗,这样就可以获得报销。
还有些宠物明明需要连续住院一周,主人却要求医院分几次开单,以便在不达到保额上限的基础上,分批次找保险公司报销。
或者有宠物医院帮助宠物主骗保的事情发生,通过宠物医生的操作把一些其他宠物开的药加到自己的狗身上,让其获得更多的报销额度,从而也让自己获取一定的利益。
而且因为同品种的宠物长相极为相似,凭借简单的文字记录很难区分宠物“身份”,这也会导致不少宠物保险存在漏洞,“骗保”事件时有发生。
宠物医疗系统不规范,难确认宠物医院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缺少医疗数据,保险公司难以对赔付率进行把控……这些因素的驱使下,保险公司不得不做出一些应对措施,保险公司往往会采用谨慎定价,调高保费,提高理赔门槛,限制赔付次数、免赔额等措施加以风控。
这种情况对于产品发展来说是有不利影响的,会让消费者觉得性价比不足,劝退不少本想尝鲜的“铲屎官”,市场越保守越会陷入恶性循环”。
而作为保险产品又需要以消费量撬动规模,实现数据积累。为此,国内宠物保险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识别”技术,部分险企推出了宠物AI鼻纹识别技术。以此来减少保险公司被骗保的风险。
宠物险理赔较严格、细节多等痛点,折射出保险公司风控要求和宠物医院现状之间的不匹配。
某种程度上,现在谈建立宠物医保体系可能言之尚早,但无论如何,健全宠物保险机制,都是当下这个“养宠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再研究院认为,开发好宠物保险唯有做好理赔风险管控,才能实现稳健、可持续经营。为此,保险公司可从技术、人员、规则搭建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使用宠物鼻纹AI识别技术,对接宠物医院数据,构建诊疗数据库、兽医专家团队,理赔直赔等方式,解决理赔的痛点。
“选了一个大品牌的保险,先试试水,也不贵,我看我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就是他们的定点医院,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啊”没过几天Jesse便给自己的猫主子投了一份宠物保险。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