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新加坡街头。邓智炜摄(新华社发)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贸易与工业部最新发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显示,7月份通货膨胀率和核心通货膨胀率环比均下降0.4%,走势符合政府预期。从年初至今的通胀率变化走势来看,新加坡通胀势头呈月度趋缓态势。

7月份,新加坡通胀率为4.1%,较6月份的4.5%有所放缓;不包括私人交通和住宿成本在内的核心通胀率为3.8%,较6月份的4.2%也有所下降。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涨幅收窄,以及电费、燃气费成本下降所致。至此,新加坡核心通胀率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

CPI报告预计,由于进口产品价格比一年前有所下降,叠加国内劳动力市场紧缩情况放缓,预计核心通胀率在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走低。政府仍继续维持对全年通货膨胀率上升4.5%至5.5%、核心通货膨胀率上升3.5%至4.5%的预测。

今年年初,新加坡宏观经济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绵延近3年的新冠疫情给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政府要确保经济持续复苏,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的通胀率曾达到10多年来的高位,并延续至今年年初,抑制通胀同样重要。

今年1月份,新加坡通胀率升至6.6%,核心通胀率攀升至5.5%,创2008年11月以来最高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服务、食品、零售和其他物品价格上涨,以及从2023年1月1日起消费税税率由7%上调为8%。

2月份至7月份,新加坡通胀率分别为6.3%、5.5%、5.7%、5.1%、4.5%和4.1%,核心通胀率分别为5.5%、5.0%、5.0%、4.7%、4.2%和3.8%。从月度数据反映的情况看,两项指标总体呈现下行态势。

分析认为,这是外部市场变化与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新加坡作为高度开放的外向型小型经济体,经济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非常大。今年以来,随着全球供应链逐步恢复,能源、粮食、食品等大宗商品价格趋于稳定或下降,新加坡进口产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近几个月来,随着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的通胀率有所下降,特别是与新加坡经济联系密切的美国、东盟等主要经济伙伴的通胀率逐步放缓,外部环境正在改善,使输入性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针对此情况,新加坡政府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保持货币政策基本稳定,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新加坡货币与美元等一篮子货币挂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金融管理局面对抑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压力,专注于确保中期价格稳定,采取了中性而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以确保新元流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为持续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自2021年10月以来,为抑制通胀,新加坡已连续5次收紧货币政策。另一方面,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抑通胀。目前,政府部门正在着力缓解国内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通过增加房屋供应量改善住房需求紧张局面;政府财政预算案为弱势群体发放各类生活津贴,包括为中等收入以下群体提供水电气费补贴,为老年人、孩童等提供专项津贴等方式,积极遏制交通和住宿成本及服务费快速增长。

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地家庭的消费压力依旧在上升,但已经明显低于去年下半年的水平,压力源主要来自食品、汽车、住宿、假期、电力、补习及其他费用价格的上涨。

鉴于通胀率已经呈现出放缓趋势,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于7月5日宣布“下调今年通货膨胀率预测区间值”,从之前的5.5%至6.5%调低到4.5%至5.5%。该局还预计,今年年底之前通胀水平会进一步下降。

在积极抑制通胀的同时,新加坡也在着力避免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并出台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保持货币的合理流动性和降低银行经营成本。不过,今年第一、二季度,新加坡GDP增长率分别为0.4%和0.7%,均低于政府、经济界人士及外部评级机构的预期。

市场分析认为,今年内,新加坡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压力。通胀前景由于同时取决于外部和国内两方面因素,尤其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同样存在变数。如果外部环境呈现出全球供应链保持稳定、能源和食品价格继续下调、主要经济体和贸易伙伴通胀率收窄的态势,且国内继续保持积极政策,新加坡通胀率将大概率继续走低,核心通胀率也将放缓。 (经济日报驻新加坡记者 蔡本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