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渭南报道(记者李文斌)6月1日,渭南市委宣传部召开“二十大精神在东秦”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江涛就市国资委系统“全力攻坚三个年活动,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在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彰显国资国企新担当”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江涛介绍说,渭南市国资委以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为主线,以深化“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强优计划为重点,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目标,全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再深化、发展再增效、创新再加力、产业再升级、党建再加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布局,调结构,积极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优投资,当好服务和助推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排头兵。

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渭南市“353”产业集群和工业倍增计划,组织市属企业开展项目策划、制定年度投资计划,列出重点建设项目32个,投资总额56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建立班子成员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为企业项目建设做好服务、解决难题。一季度,市属企业完成有效投资6.2亿元。

扎实推进央企省企进渭。目前,央企省企累计在我市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598.5亿元,已落地项目31个、落地率84%,完成投资146.3亿元,6个项目建成运行。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努力构建形成以战略新兴、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城市运营、绿色建筑、交通物流为核心的六大产业板块。坚持把“链式思维”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围绕主责主业、重点产业策划项目、精准招商,通过“自建”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加快补链延链固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增强市属企业产业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争当现代产业链“链主”。

抓改革,求创新,全力推动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三年强优计划,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市属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国企上市步伐。筛选一批目标企业,建立上市后备资源库,分批分类实施精准培育。截止目前,已有2户企业分别入选省市上市后备企业名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市产投集团工业固废低碳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昆秦奕科生物疫苗研发试验中心建设,完善核心功能、建好核心团队、做强核心产业,将其打造成“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设立渭南科技创新基金,目前已向8户企业投资5200万元,全力支持我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制度,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市场化薪酬制度改革,推动薪酬分配向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倾斜。深化市场化用工制度改革,加大对急需关键岗位和核心技术人才的招聘力度,大力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构建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管理机制。

强监管,优服务,不断增强国资监管服务水平

坚持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不断改进国资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国资监管效能。重点加强对企业落实各级重大决策部署、财务预算、规划投资、资本运营等事项的监督管理,构建“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验收核实-考核评价”的工作闭环。加强各类监督力量整合,推动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

积极助推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用,通过“以市带县”模式,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平安国资国企创建活动,层层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生态环保等安全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企业营造安全稳定的改革发展环境。

全力服务保障民生。发挥国有企业资源、市场、人才优势,加大对县市区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形成一批国资国企支持乡村振兴的样板。主动融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维护好中小企业和农民工利益。

抓党建,固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断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构建高效能的校企合作体系,定制化培养一批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支撑。驰而不息正风肃纪。聚焦权力集中的关键岗位、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资金密集的重大项目开展专项监督,全力查处各类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推动清廉国企建设不断深入,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营造一个的良好政治生态。

关于三年强优计划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李江涛介绍到,一是市属企业做优做强实现新突破,培育打造1个优势企业,在市域范围内培育形成3个主导产业集群;二是上市企业实现新突破,储备5户拟上市企业,至少培育孵化1户上市公司;三是资产规模实现新突破,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四是保障民生实现新突破,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翻一番,日供水能力翻一番,主城区至华州区天然气管网全线贯通,自来水普及率基本全覆盖,县域农业产业服务基本全覆盖。

具体措施是,抓好上市企业孵化工程、高新技术壮大工程、提质增效管理工程、人才兴企培育工程、民生服务保障工程、党建功能融合工程等“六大工程”的实施。

据渭南市国资委资本运营科科长杨恒介绍,截止2022年底,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共51户,全部在子企业层面,混改面为3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0户,国有参股企业21户。主要做了完善混改制度机制、深化国企民企合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混改企业治理水平四方面工作。

关于深化央地合作,渭南市产权交易中心主任仝育行介绍到,截至4月底,推动渭南市与15户央企签约合作项目26个,与9户省企签约合作项目11个,投资总规模达到598.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46.3亿元。随着一批合作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有效拉动了地方财税增长,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发展。其中大唐100兆瓦、中广核8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对提升渭南新能源产业集聚和配套能力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神渭输煤管道等高增加值项目,为渭南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在全省前列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还有中粮集团3个在建的食品产业项目、中电六所氢能燃料电池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央企省企的对接,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一是畅通联络机制;二是突出工作重点;三是跟踪推动落实。积极抓好6个尚未落地、25个尚未建成合作项目的推动,建立清单、责任到人,跟踪落实,一抓到底。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围绕今年确定的8个意向签约项目,组织合作双方商定具体细节、起草合作协议,为即将召开的央企进陕大会做好项目储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