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面值为7500亿元。
2020年,我国曾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而基于经济下行压力和基层财政面临的困难,业界曾有过对于今年发行特别国债的讨论。临近年底,财政部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引发广泛关注。
(资料图片)
为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续作
《通知》显示,本期国债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境内有关银行定向发行,人民银行将面向有关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上市交易。
票面利率方面,发行日前一至五个工作日(含第一和第五个工作日)财政部公布的财政部-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中,待偿期为3年的国债收益率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计算到0.01%)。发行日和起息日为2022年12月12日。
兑付安排方面,本期国债按年支付,每年12月12日(节假日顺延)支付利息,2025年12月12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财政部委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国债公司)办理利息支付及到期偿还本金等事宜。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金融时报》记者,2007年12月11日发行的“07特别国债07”将于今年12月11日到期,偿还量为7500亿元。本期7500亿元特别国债正是为此次到期国债的续发。
据了解,为提高外汇资产运营收益,适度对冲增长过快的流动性,2007年财政部面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此次发行共分8期,其中第1、7期合计1.35万亿元面向商业银行定向发行;其余6期共计2000亿元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均为10年期以上长期国债。
此前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今年下半年陆续会有9502.5亿元的特别国债到期,包括一是2007年发行的、期限为15年的特别国债,和2017年续作发行的、期限为5年的特别国债。大概率均会采用续作的模式,不过续作并不会带来增量资金。
我国曾新发三次特别国债
何为特别国债,又“特别”在哪儿?
特别国债是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具有专款专用、用途灵活、不列入财政赤字、即收即支的特点,其专门服务于某项特定政策,支持某些特定项目需要。但特别国债仍属于政府债务,需按照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列入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正因为特别国债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特殊时期财政开源的关键手段。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特别国债不计入预算赤字,规避了赤字率激增的潜在不利影响。而且特别国债只需人大常委会审议,无需在“两会”上决定,故或可相机决策。
而本期7500亿元特别国债续发也确实有其财政方面的必要性。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今年年末与明年,我国消费需求偏弱、房地产下行、外需下降、国外局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可能持续影响经济企稳回升。而后续财政政策对民生、基建、企业纾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需要保持较高强度,这对财政资金形成较大需求。
据了解,我国历史上特别国债曾有三次新发和一次续发。陈兴表示,第一次新发是财政部于1998年定向发行总额为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四大行通过人民银行降准获得的准备金购买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第二次新发是为解决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引发流动性过剩问题,财政部于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作为成立中投公司的资本金。第三次新发是财政部于2020年6月公开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另外,2017年曾有一次续发,为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部分进行承接续发,到期全额续作,并且保持发行方式不变。